第192章 低温装配创新意

  众人意识到,如果这些机床能够量产,将会带来整个工业体系的升级换代!

  黎部长感到一阵口干舌燥,他拿起桌上的茶杯,却发现里面的茶水早已凉透。

  他艰难地咽了口唾沫,心中如同翻江倒海一般。

  何雨柱的方案固然前景光明,但所需的投资也是一笔天文数字。

  单单是何雨柱之前提到的电渣重熔炉,造价就高达数十万。

  而为了保证电渣重熔炉的正常运行,还需要扩建发电厂,这又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再加上各种试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总投资很可能高达数百万!

  “数百万……”黎部长喃喃自语,这个数字如同巨石般压在他的心头,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他揉了揉太阳穴,努力让自己保持清醒。

  这时,另一位专家也开口了:“黎部长,何工的方案确实具有极高的可行性,而且潜力巨大。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将会对我国的工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黎部长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各位,我明白大家的心情。何工的方案确实很有前景,但是……”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但是,这个项目的投资巨大,我们需要慎重考虑……”

  “黎部长,”何雨柱突然开口,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我知道这个项目的投资很大,但是……” 他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但是,我相信,这个项目的回报将会更加巨大!”

  黎部长看着何雨柱坚定的眼神,心中不禁一动。

  他沉吟片刻,缓缓说道:“何工,你说的没错,这个项目的回报确实有可能非常巨大……”

  黎部长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他感觉自己的心跳都有些不规律了。

  “何工,你说的轻巧,这可不是几万块,几千块,而是几百万!几百万啊!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他用力地揉搓着自己的脸,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

  何雨柱微微一笑,他知道黎部长此刻的压力。

  几百万,在这个年代,的确是一笔天文数字。

  他语气平和地说道:“黎部长,我知道这笔钱数目巨大,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成功,这将会是我国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您想想,如果我们能够生产出更高精度的机床,那将会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

  黎部长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心情。

  何雨柱的话没错,高精度机床的市场前景广阔,一旦研制成功,带来的经济效益将不可估量。

  但他还是有些犹豫,“何工,各位专家,这其中的风险太大了,我需要好好考虑一下。”

  他感觉自己的太阳穴突突地跳动着,压力巨大。

  何雨柱点点头,表示理解。

  “黎部长,我明白您的顾虑,但是我相信,这个项目值得我们去冒险。”他语气坚定,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黎部长沉默了片刻,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

  “这样吧,何工,我先向上级汇报一下情况,然后再做决定。”

  何雨柱静静地站在一旁

  与此同时,前来参加研讨会的专家教授们也非常不平静……

  燕京大学的赵刚教授眉头紧锁,他反复回想着何雨柱的方案,心中充满了疑惑。

  研讨会结束后,专家教授们三三两两地走出会议室,神情各异。

  有人眉头紧锁,低头沉思;有人则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情绪,像是兴奋,又像是焦虑。

  燕京大学的赵刚教授独自走在回学校的路上,凛冽的寒风吹得他脸颊生疼。

  他搓了搓冻僵的双手,哈出一口白气。

  何雨柱的方案,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

  他反复回想着何雨柱在黑板上画的示意图,以及他自信满满的讲解,心中充满了疑惑。

  自己辛辛苦苦研究了这么久,结果还不及别人拿出的万一,差距实在太大,那种高山仰止的感觉,如同泰山压顶,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他们这些人还在摸索基本结构呢,何雨柱这边直接拿出来他们两三代之后的产品设计图,这让他情何以堪?

  “唉……”赵刚教授叹了口气,无力地摇摇头。

  他知道,自己和何雨柱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经验和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差异。

  何雨柱的思维,更加开阔,更加创新,而自己,却依然局限于传统的框架之内。

  与此同时,杨厂长和安总工也回到了轧钢厂。

  两人坐在办公室里,相对无言。

  窗外,寒风呼啸,光秃秃的树枝在风中摇曳,发出阵阵“咯吱咯吱”的声音。

  屋内,暖气片散发着阵阵热气,却驱不散两人心中的寒意。

  杨厂长点燃一根烟,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后缓缓吐出,烟雾缭绕,模糊了他的脸庞。

  “老安,你说,这联合研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