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0

emsp;“董卓那边,会对贾诩起疑心吗?”如今姐妹身边,能在天子面前说上话的,只有董卓的“军师”贾诩了。

  “暂时不会,洛阳也不光是董卓的势力,士大夫们、王公贵族们,和董卓都不是一心的,董卓现在外敌在前,内部问题都要往后靠。”

  曹班想了想道:“我让粟飞安排情报部,接应皇甫嵩。”

  皇甫嵩能领兵,曾于姐姐有请封的恩情,如果借董卓的手削去他的兵权,董卓肯定不会留他的命。

  “他不一定会跟你走。”段宁将嘴里的黄豆嚼得咔吧响。

  皇甫嵩是正统汉臣,内心对汉室肯定抱有感情在的,不管是谁把持的汉室。

  “如果他接受董卓的任命,他就会跟我走。”曹班也拿起一颗黄豆放在嘴里,干炒后的黄豆外皮带着丝丝甜味,慢慢抿下后,再一口将黄豆咬成两半。

  能接受任命,就说明忠的是那个能给封赏荣誉的王朝统治者,而不是坐在王位上的某个人,或者某人的血脉。

  段宁撑着下巴,弯着眉眼看着妹妹,突然忍不住,伸手捏了捏曹班的脸。

  符柯不知什么时候,趴在窗边睡着了,曹班鼓起腮:“干嘛……”

  段宁又从碗里抓出几粒黄豆,在手心来回拨弄:“可惜没见到你小时候的样子。”

  “怎么没见过,你不是看着我长大嘛。”上辈子姐姐年长自己五岁,这辈子姐姐比自己清醒得晚,该说可惜的明明是自己才对。

  段宁点了点数目,将十粒黄豆放在长安和洛阳以北的河东郡,生硬地岔开话题:“唔,还有北方。”

  让董卓面对东面和南面的压力,为他扫除西面的顾虑,再从北面推他一把。

  曹班摊手,无奈道:“对对对。”

  ***

  洛阳城内,司空袁隗收到了一封来自酸枣的书信。

  袁隗的门客得知是酸枣来信,气愤道:“司空大人莫看了,酸枣来信,定是袁绍那小子。”

  袁氏族人还在洛阳,袁隗当着司空,袁逢虽然致仕了,但朝廷暂时没有封下一任的太傅。

  袁绍这时候在酸枣举办什么讨董大会,是要置洛阳袁氏族人于何地?

  袁隗因为近日朝中的事务,几乎一夜白头,三公中太尉管军事,司徒管人事,司空则是管地的,水利、土木、农桑归司空管,汉朝三公统计中,司空一职的人员更替最为频繁,平均下来,几乎是两年一换,可职权又是三公中最低的,王朝遇到什么天灾人祸,就换个司空试试灵不灵。

  袁隗就是董卓上任后,为了笼络士人,而换的司空。

  他内心也不满侄子袁绍号召讨董,不过袁绍一直被自己的兄长袁逢打压着,兵力如何他心中有数,更何况这些讨董义兵来头,他多少都清楚,大概率成不了气候。

  只是董卓其人贪财暴敛,性情乖僻,自他把持朝政以来,多少官员被他无辜杀害,士大夫们人人自危,袁绍这时候跳出来,难保袁氏不成为董卓的眼中钉。

  他一边想着,一边接过书信,光滑细腻的纸张材质令他片刻恍神。

  注意到信封上的字迹后,他连忙拆开书信。

  门客们只见司空脸色越来越难看,便猜测事情非比寻常,果然,袁隗读完信后立刻吩咐仆役备马车,载他去相国府。

  相国府上,贾诩第三次劝董卓迁都。

  “曹操只是关东联军先锋,其实力深浅尚未可知,关东联军不得不防,洛阳东面只有虎牢关防线,实在不宜久留,若是相国大人担心西面的皇甫嵩,可以让天子下令,封他为城门校尉,召他回京。”

  董卓因为昨日饮酒过多,人还有些不大清醒,被他新封的讨虏校尉士邑从榻上拽起来,一听又是劝他迁都,就有些不耐烦。

  “我敢封,他敢接吗?他皇甫嵩有那么蠢,放着手里的三万兵不要,来替我看门?”

  贾诩顶着李傕郭汜一脸“你不要命啦”的表情道:“不是替相国看门,是替天子看门,他不答应,就是违抗皇命,相国就用这个理由,直接把他杀了。”

  “谁去杀?”皇甫嵩有三万兵,杀他不就是要开战吗?

  李郭二人同时起身:“末将去!”

  董卓一个头两个大,他曾当过皇甫嵩的副将,知道皇甫嵩的厉害,可士邑脑子虽然好使,但在人情方面常常显得不太灵活。

  难道让他在两个手下面前承认自己惧怕皇甫嵩吗! ?

  就在这时,门房通传,司空袁隗求见。

  袁隗虽然是袁氏族人,但是比起和董卓反目的袁逢,属于是“不能沟通”但“不会碍事”的那种类型,因此董卓接受了贾诩的建议,封他为司空,果然,有门阀天下的袁氏接受董卓任命的三公,董卓在封任其他官吏时,阻力就小了许多。

  董卓不想继续和贾诩讨论迁都的话题,就让人将司空请入内。

  袁绍在关东起兵反他,董卓本想叫袁隗进来,敲打敲打,让他劝自家子弟退兵,谁知袁隗却告诉他,袁绍的弟弟,另一个袁家子弟袁术,在南阳郡,和长沙郡太守孙坚合力,也要起兵讨伐他。

  这个消息要是由别人告诉董卓,董卓肯定立刻下令将袁氏族人全部抓起来下狱,但由袁隗告诉他,董卓反而将信将疑。

  “自家子弟谋反,司空亲自登门,就不怕我责罚吗?”

  袁隗神情凝重,面露忧切:“我是为相国感到担心,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