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

忙,楼大乔的店里也离不得她。

  “那你家里的房子,开始盖了?”楼小乔问:“实在不行你问问汪京?”

  汪京还是跟张玉娇同村的呢,据说这段时间他的工程也接的多,干的风生水起的,小工程大工程不断。

  说起这个来,张玉娇的手顿了顿,忍不住跟楼小乔提起一个人来:“你知道吧,王四顺又干起老本行来了,我上回找瓦匠,有人给我介绍他来着,真是没想到这才多久,他现在又混成瓦匠师傅了,我本来是想找他干的。”

  但又怕楼小乔介意,就没请他。

  王四顺这次是真的跌入泥潭里,多少年都没亲自下过工地了,如今也要重新拿起工具上工地,碰到个把熟人连头都抬不起来,他现在想出头没有早年那么容易了,手里没钱就拉不到人,接不到活儿干,只能又当回泥瓦匠。

  但最近下井村不是征收土地了吗,他跟他娘两人的地也被征收了,得了一部分钱。

  靠着这部分资金,王四顺又巍巍战战的站起来了,又开始包起小工程来。

  刚好这段时间泥瓦匠巨缺,他自己亲自坐镇带了几个徒弟,还是能找到生意的。

  楼小乔知道张玉娇提这话是什么意思:“那你请他干呗,我是不会介意的。”

  说不定她还会当一回小人,围观一下王四顺干体力活。

  哼哼哼。

  楼小乔哼着歌儿就回去了。

  回到家,才听张让说起老家的事情。

  张明远两口子没费多少力气,就把拆迁款要回来了,他们也没多选,就按照张明达签的协议要了房子跟钱。

  其实这个方案挺适合他的,老家这边他是想有套房,万一以后退休了想来这边养老,也可以来这边住,当然想住在新都也可以,只是新都那边的发展没这边好,当初他去新都,是冲着烟草局的好工作去的,并不是因为新都比这边好多少。

  至于别人都在操心住的问题,对他们来说就不是问题了。

  房子是要等到四年以后收房,这段时间每月还能领三百块租房补贴,另外还有一百二十万块钱。

  这钱不是张明达愿不愿意给,法院一冻结,最后事情一弄明白,钱就到了张明远账上。

  当天晚上他就高高兴兴的把事情跟张让说了,他还要在那边留一阵子,没那么快回来,而且老房子里面好多东西都要清理。

  按照规定,拿到钱以后一周之内就得搬,不然要赔钱。

  也不用陪现钱出来,但拆迁以后不是要安置吗,安置的租金每月就有好几百,可以从这里扣。

  所以二老还要把这边的事情给处理了才能回来。

  以前家里装修完了以后,电器也买了些,家具也不少,这些东西都要处理了。

  有些太久了的,直接就扔了。

  但家里新新的东西也很多,当初盖好了房子,家里也都是打的新的,甚至锅碗瓢盆都没用过几次,这些东西自然是搬不走的,就只能送人。

  床、柜子、电视机就地分给了几个姐姐妹妹。

  张明远跟那个当初照顾他母亲的妹妹关系最好,把电视机和一个好点的衣柜给了她,另外还给了她两千块钱。

  当初第一时间通知他的,就是这个妹妹。

  其实两个妹妹家里条件也不错,大姐家条件略差些,但这边的亲戚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大姐家那边现在也发展起来了,靠着收租也能有一笔稳定的收入。

  不多,但能保证老两口的生活。

  子女也供出来了,老张表示对姐姐妹妹都很放心,把老家的事情处理完以后,老张也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这一趟回老家,去了半个月时间,老两口回到新都的时候,天气都凉爽了。

  新都这边一变天,就穿上了秋衣,两人回到家里收拾了一番,刚好又碰上周末,把孩子们都叫来家里吃饭,两人商量过了,这么多钱放在手里也不知道怎么处理,便把张让叫来家里问问他的意见。

  “钱放下银行也不好,利息还不如房租高,而且现在外面骗子也多,我们单位这段时间都侦破了好几个诈骗案,对了你们也要注意了,什么卖保健品的,还有做□□的,就有人看着清醒,去银行柜台取钱给人的案例,这段时间我们都在忙着这些,搞的正常休息时间都没有了。”

  这会儿治安不太好,加之又没有监控,破案就全凭经验。

  每天下午开会,下面派出所都能报上来好几起诈骗的,偷盗的就只会更多。

  反扒队派出去了,一天到晚的抓,放出去照样扒,人家压根不怕被抓。

  张让于是说了几起诈骗的案例,说起这个来倒是绘声绘色的,把老夫妻两个听的一愣一愣的,不知不觉就把话题岔开了。

  张明远见他俩这么能聊,拧着眉说:“小乔怎么说。”

  张让对投资没什么心得,他的优势不在这个:“小乔说她自己有房,以后她的这些房子就留给小帅跟亭亭,你们的你们自己处理,我们挣的钱是够花的,不过钱放在手里不好,要么买点股票,要么买点房子,买房子还能出租,稳定放在手里有些钱,沪市的房子我现在就拿着出去出租了,收入还不少呢。”

  刘菊花问:“那你沪市的房子现在租出去有多少钱?”

  张让:“八百。”

  所以他现在的小日子过得还算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