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檀渊戏楼

、沐风与玉茗按照老学究的指示,在戏楼的各个方位摆放好特定的祭品和符咒。

  随着仪式的进行,戏楼中突然狂风大作,风声中夹杂着阵阵嘶吼,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极力反抗。但在众人的坚持下,符文逐渐发出光芒,狂风也慢慢平息。最终,封印成功加固,戏楼恢复了平静。

  经过这场磨难,新剧终于迎来了再次首演。这一次,戏楼外人山人海,大家都被这部饱含着三人心血与坚持的作品所打动。演出结束后,台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檀渊戏楼在经历重重波折后,愈发声名远扬,成为了戏曲界的传奇之地。云绮、沐风与玉茗的故事,也在戏曲艺人之间口口相传,激励着更多人坚守对戏曲的热爱与传承。

  檀渊戏楼因这场精彩绝伦的演出声名大噪,各地戏班纷纷前来交流学习,云绮、沐风和玉茗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戏曲文化在交流中愈发蓬勃发展。

  然而,随着戏楼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一些奇怪的信件开始寄到戏楼。信上没有寄件人,内容却无一例外是对云绮表演的批判,言辞犀利且充满恶意,指责她的表演背离传统,是对戏曲的亵渎。起初,云绮并未在意,只当是个别守旧之人的偏见。

  但这些信件越来越多,甚至开始出现威胁的话语,让戏班众人不禁担忧起来。沐风暗中调查信件的来源,却一无所获。这些信件像是凭空出现,每次都由不同的人投递,丝毫找不到幕后主使的线索。

  与此同时,戏楼的生意也受到了影响。一些原本忠实的戏迷开始动摇,甚至有人在演出时故意捣乱,扰乱现场秩序。云绮感到十分困惑和委屈,她一直努力传承和创新戏曲,为何会招来如此大的敌意?

  玉茗察觉到云绮的低落,决定从信件内容入手寻找突破。她仔细研读每一封信,发现其中一些用词和典故极为生僻,普通戏迷很难知晓。经过一番思索,她推测这些信件可能出自一位对戏曲研究极深但观念守旧的文人之手。

  三人开始在城中打听,终于得知有一位前朝遗老,名叫宋知礼,此人痴迷戏曲,对传统戏曲的格律和表演形式极为推崇,容不得丝毫改变。他听闻云绮对戏曲的创新后,便极为不满,认为这是对祖宗留下的戏曲文化的践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云绮、沐风和玉茗决定亲自拜访宋知礼,希望能化解误会。他们来到宋知礼的府邸,表明来意。宋知礼见到他们,面色冷淡,直言对云绮创新戏曲的不满。

  云绮诚恳地说道:“宋先生,我深知传统戏曲的魅力与价值,创新并非摒弃传统,而是希望能让戏曲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吸引更多年轻人喜爱。”沐风也在一旁补充:“如今时代变迁,若不做出改变,戏曲恐会渐渐被遗忘。”

  玉茗则拿出新剧本递给宋知礼:“先生,您看看这剧本,其中虽有新元素,但根基依旧是深厚的戏曲传统。”

  宋知礼接过剧本,眉头紧皱,开始翻阅。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神色逐渐缓和。许久,他放下剧本,长叹一声:“看来是我太过迂腐,只看到了表象,未深入了解你们的用心。”

  误会化解后,宋知礼凭借自己在文化圈的影响力,为檀渊戏楼发声,那些无端的指责和捣乱也随之消失。云绮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更加坚定,檀渊戏楼的戏曲之路越走越宽,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沉醉其中,续写着戏曲的辉煌篇章。

  自与宋知礼冰释前嫌后,檀渊戏楼一扫往日阴霾,愈发繁荣。云绮的戏曲创新得到了更多认可,不少年轻学子慕名而来,想要拜入她的门下学习戏曲。

  云绮精心挑选了几位颇具天赋的弟子,倾囊相授。她不仅传授戏曲技艺,还注重培养弟子们对戏曲的热爱与敬畏之心。在她的悉心教导下,弟子们进步飞速。

  随着时间推移,其中一位名叫灵悦的弟子崭露头角。灵悦天生一副好嗓子,且对戏曲有着独特的感悟,学起戏来举一反三。云绮对她寄予厚望,将许多自己的拿手曲目悉心传授。

  然而,灵悦渐渐变得有些浮躁。随着她在城中小有名气,赞誉声不绝于耳,她开始觉得自己已经学有所成,对云绮的教导也不再像从前那般虚心接受。

  一次,戏楼接到邀请,要去参加一场极为重要的戏曲盛会,众多戏曲名角都会到场。云绮本打算让灵悦作为戏楼的代表之一登台表演,希望借此机会让她积累更多经验,开阔眼界。

  可灵悦却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独立创作剧目,无需再依靠云绮传授的经典曲目。她瞒着云绮,偷偷准备了一个自行改编的剧目。这个剧目加入了许多她自认为新颖却实则杂乱无章的元素,破坏了戏曲原本的韵味。

  盛会当天,灵悦自信满满地登上舞台。可当她开口演唱,台下的观众却纷纷露出诧异的表情,随后便是交头接耳的议论声。表演结束,掌声稀稀落落,与其他名角赢得的满堂彩形成鲜明对比。

  灵悦满心失落与羞愧地回到戏楼。云绮并未责备她,而是耐心地与她分析表演中的问题:“戏曲的创新需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不能为了新颖而丢弃了根本。只有根基稳固,创新才能锦上添花。”

  灵悦听后,恍然大悟,悔恨不已。她重新静下心来,跟着云绮刻苦学习,不再好高骛远。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灵悦再次登台,这次她以扎实的基本功和对经典剧目的精彩演绎,赢得了观众们热烈的掌声和高度赞誉。

  此后,灵悦始终铭记这次教训,在传承戏曲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而檀渊戏楼在云绮、沐风、玉茗以及众多弟子的共同努力下,成为了传承和发展戏曲文化的一方重镇,其美名传遍大江南北,激励着无数热爱戏曲的人为之奋斗,让戏曲这门古老的艺术永远绽放光芒。

  随着灵悦的回归正轨,檀渊戏楼内的氛围愈发浓厚而和谐。弟子们以灵悦为鉴,更加脚踏实地地学习戏曲,整个戏班沉浸在积极向上的学艺氛围之中。

  云绮、沐风与玉茗依旧坚守在戏楼,他们的情谊在岁月的洗礼下愈发深厚。沐风凭借着自己的细致与条理,协助云绮管理戏班大小事务,从演出安排到弟子生活,事事都处理得井井有条;玉茗则醉心于创作,不断为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