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鱼小郎君名动上京

  虽是女儿身,才学却名扬天下,素有大庆第一才女之称。

  两年前,她突然传出,要在大庆两京一十二省,每一个州府都举办一场玲珑诗会。

  这不,一个月前,轮到了林州,举办地就在平阳城。

  虽然李卓对此不感兴趣,但其他人可不是如此,凭借白玲珑的名气,以及玲珑诗会的受关注度,每次举办都会吸引大量青年才俊云集。

  毕竟,在如今的大庆,对诗词的推崇可谓到了巅峰,若是谁能拔得头筹,定然可名扬天下。

  如此一来,不管是今后考科举,还是任何方面,都是极有好处的。

  一念及此,他回头看向李福。

  “可说叫我回去何事了?”

  对于自己这位大哥,李卓没有任何感情。

  “没有,就说让您尽快回去。”

  李卓放下酒杯,不满的吐槽一句。

  “真是麻烦,他自去参加玲珑诗会就是了,要我这纨绔子弟回去作甚?”

  说归说,该回还是要回的。

  便起身对庞振拱了拱手。

  “老庞,你也听到了,我得先回去一趟,明日若是有时间再来。”

  说完就和李福离开了此地。

  而李卓不知,他这边一走,庞振也迅速放下碗筷,走入房中拿起笔墨开始书写。

  “景润亲启:

  上回和你提到的土地兼并一事,老夫已寻得良策,曰“摊丁入亩”,内容如下……亦是来自李卓,此人之才,冠绝日月!”

  书写完后,迅速将之装起,换来老仆庞德。

  “速将此信送去上京。”

  庞德接过信封,一句没有多问,马上离开。

  庞振来到门口,负手看着外面,嘴角露出一抹莫名笑容。

  “未曾想到,在此山野之间,竟是能遇如此大才,真乃一大幸事也……”

  “啊切……”

  坐在车轿里的李卓揉了揉鼻子。

  “阿福,不用这么快,安全第一。”

  一个多时辰后,马车停在了张府门前,李卓抬头看了眼后,大步走了进去。

  此刻的张家无比热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原因无他,李正回来了。

  虽然对张家而言只是外戚,但他毕竟是当朝三品,户部侍郎之子。

  张家一商贾之家,能有今日之辉煌,和张氏为李通正妻不无关系,这也是张贤平生最为骄傲之事。

  当年李通尚是一穷书生时,是他慧眼如炬,料定此子将来必成大器,将爱女嫁于他。

  李通果然不负所望,高中进士,此后又在他的财力相助下,成为了当今朝廷大员。

  看着眼前风度翩翩的外孙,张贤抚须而笑。

  “正儿,以你之才,此番玲珑诗会必可一举夺魁,此后青云直上不在话下。”

  李正面冠如玉,十分俊朗,闻言谦虚一笑。

  “外公,此番玲珑诗会才子云集,正儿可不敢如此说的,对了,那李卓何时回来?”

  听到这名字,张贤笑容收了一些。

  “这小子已经彻底废了,老夫刚差人去寻了,在小龙山钓鱼,应当快了吧,你为何偏要他去玲珑诗会?”

  闻言,其他人也都面露不解,在他们眼中李卓就是个一无是处的废物。

  李正无奈一笑。

  “说起此事也是有趣,近日上京出现一个唤作“鱼小郎君”的神秘人物,他作出的《春望》和《登高》,引起上京震动!

  有传闻说,此人是平阳县人,娘亲竟然告诉我,有可能是李卓。”

  “哈哈,李卓?姑妈真会说笑,此子虽说曾有天才之称,但而今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纨绔罢了,实在可笑至极!”

  此言一出,大堂内哄堂大笑,尤其是张文,平素他可没少拿李卓开玩笑。

  “娘亲之令不可违,外公,故此正儿才要让他去参加,以解娘亲之忧。”

  “原是如此,淑儿自幼做事便谨慎,如此就让李卓去吧,不过你说的《春望》和《登高》能否诵来听听,竟是能在上京引起波澜。”

  李正点头,旋即有些激动的开始诵读。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诵完之后,大堂内立刻响起一片惊叹和叫好之声。

  正在此时,李卓刚好走入内院,见大堂内如此吵闹有些奇怪,什么事这么开心?

  刚到门口,所有目光立刻汇集而来,虽然他们心底都认为,才华横溢的鱼小郎君不可能是李卓。

  但李正的话,还是让他们对李卓产生一些好奇。

  见此一幕,李卓神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