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借道灭敌

  这时门卫急匆匆进来报告,说北海太守孔融派人来有紧急消息。

  听到这里,蒋华强微微一笑:“主公想要的好时机,这不自己来了吗。”

  “好时机?”老刘一脸不解,心想孔融派使者过来,跟对付臧霸有什么关系?

  “应该是青州那边局势恶化了。

  袁绍的儿子正在攻略那里,估计孔融扛不住才向您求援。”蒋华强说道。

  果然如他所料,使者带来了孔融的求救信,并称黄巾军都无法抵挡的袁谭大军正在逼近北海。

  几次战役失败之后,孔融被迫退守高密城并向徐州求援。

  刘备知道此事不能随便答复使者,请后者先行歇息后再做商讨。

  “你说孔融该不该救?”面对这个选择题,他转而询问起身边的顾问来。

  “救他就会直接与袁绍对立;不救的话又于心不忍。”

  最后,蒋提出了折中方案:“我们可以请孔先生带着残部投奔我们这儿,给予优厚待遇,这样既能显示仁义又能避免冲突。”听到蒋华强的建议,刘备脸上露出喜色:“文韬军师的主意不错,确实是个好办法。”

  这时。

  张飞却一头雾水地说:“军师,你刚说孔融求救正好是咱们的机会,这是啥意思啊?”

  被这么一问,刘备也好奇地看着蒋华强。

  “孔融毕竟是孔子的后代,也是名满天下的大儒。

  主公得给他面子,亲自到琅邪接他进徐州吧。”

  “这样一来,主公就可以堂而皇之地率领军队通过臧霸的地盘,向北前往琅邪。”

  “到时候,主公可以以正当的理由让臧霸带兵一起来迎接孔融。”

  “之后,主公就用立功作为借口,提拔臧霸为州官,悄无声息地把他调离琅邪,安排在自己身边听命。”

  “如此这般,主公就能轻松整合臧霸的势力,把琅邪和东海都牢牢掌握在手中。”

  蒋华强没吊老刘胃口,一口气道出了全部的策略。

  刘备瞬间明白过来,心里豁然开朗,大声夸奖道:“军师这个计策太妙了,既不动声色又能收服臧霸、控制琅邪和东海!这招真是高明!”

  “在兵法上,这应该叫借道灭敌之策吧。”

  看得出来,老刘平时也没少钻研兵书,提高自己的军事水平。

  蒋华强见状立刻顺杆爬,拍马屁似的称赞刘备深谙兵法。

  “军师过誉了,我也就是最近看了些兵书,有了点想法而已。”

  刘备嘴上谦虚,但明显心情很好。

  “文韬军师,这确实是好计谋,可俺有个问题。”

  “要是那臧霸偏偏不听调度怎么办?”

  张飞冷不丁地泼了一盆冷水。

  刘备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眉头紧锁,赶紧看向蒋华强。

  蒋华强眼神里闪过一丝寒光,冷笑道:“若臧霸真的敢不听话,主公就直接以抗命为由,发兵消灭他。”

  “先礼后兵嘛,软的不行那就硬的来!”

  这种直截了当的方式正好对了张飞的胃口,马上拍手称快:“军师说得对,如果臧霸不听话,咱们就灭了他!”

  “连吕布都被我们收拾了,还怕什么臧霸?”

  刘备身体微微颤抖,猛然感到自己不再是过去那个有名无实的徐州牧了。

  打败吕布、收回彭城小沛,让他自信心倍增,底气十足。

  “军师的话很有道理,备知道该怎么做了。”

  随即,刘备派人再把孔融的使者请来。

  这时候。

  蒋华强又提醒道:“主公还得嘱咐孔融,在撤到徐州的时候,记得带上一位妇人。”

  “妇人?”

  刘备疑惑地看着蒋华强,问道:“军师说的是哪位妇人?”

  蒋华强慢悠悠地说:“那位妇人就是太史慈的母亲。”

  “太史子义?”

  刘备心头一阵震撼,不由得回忆起往日的情景。

  那时候北海被围困,孔融派太史慈突围而出,向他求援。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率军支援,与太史慈一起击败黄巾军。

  太史慈勇猛的形象令他印象深刻。

  不过在解决了北海危机之后,太史慈就告别而去,南下投靠同宗兄弟刘繇,扬州刺史。

  “军师,为什么接孔融还要带上太史慈的母亲?”

  张飞一脸迷茫地询问。

  蒋华强并未理睬张飞,反而问刘备:“主公觉得太史慈算不算一位将领?”

  刘备不假思索地说:“太史子义作战勇猛,步战和骑战都很擅长,更是重情重义之人,绝对是一员大将。”

  “既是人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