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姜南得到搭子,良心痛但不多

  倪女士说考虑考虑,考虑着考虑着,人就不见了。

  接到护士电话时,姜南还在路边小店等外带。

  倪女士嫌病号饭清汤寡水没滋味,她特地出来找了一圈,才挑中具有当地特色的黄米肉稠饭。这是一种用山药和黄米煨煮,又加入牛肉丁的米糊,绵软可口又营养滋补,正适合老年人。

  结束和护士的通话,稠饭也打包好了。姜南看看门外暮色,啪的一下将饭盒撂在桌上。

  在老板娘惊疑的目光里,她坐下来,揭开饭盒,用力掰开方便筷。小店的筷子质量不好,毛刺扎得手疼。她皱着眉划拉了几口稠饭,也不知是什么滋味。

  “姑娘,那是醋搅的辣子面,抹上去好吃。”老板娘指指桌上的小罐,“还有自家腌的萝卜……”

  姜南心不在焉道了声谢,手探向罐子的中途突然顿住。下一秒,仿佛做出什么重大决定般抓起手机。

  “喂,110?”

  天祝县人民警察的工作效率很高,约莫两个小时后,姜南就接到通知:“老人找到了!果然是在国道312乌鞘岭路段,现在人留在检查站休息,请家属尽快去接。”

  县医院的医生也很热心,特地找亲戚开车送姜南上山,又让她带上两个氧气瓶:“没准又高反了。嗐,人老了就是这么固执。”

  夜晚的乌鞘岭比白天更冷,雪花飘飘扬扬,覆盖住国道边小小的蓝色帐篷。如果不是有醒目的标志,姜南压根不会想到这里就是乌鞘岭检查站。

  隔着帐篷帘子,倪女士的抗议声有些沙哑:“我的车有黄牌照……还有交强险……我同你讲,我是有路权的!”

  年轻的交警声音无奈:“都解释好多遍了,你的车是有路权,你没有。老人家,你的驾照都过期好几年啦,早就吊销了。”

  倪女士不服气:“我只是年纪大了,忘记去换新的。”

  “年纪大了就得服老。刚才也跟你说过,电动三轮改装的房车,本质上还是电动三轮摩托车,需要D类驾驶证。D照的年龄上限是七十周岁。超龄了,D照就得降级,只能骑轻便摩托。”

  “我没超过七十周岁。”

  “真没超过?让你拿身份证出来核对怎么不拿?”

  “忘记带了。”

  “忘性这么大,那就更不能开车。”

  “我开车稳当得很,刚才你也看见了。”

  “稳当?你一个小三轮突突突贴着人家大车开,那叫不要命。”

  “平时是不贴的。”

  “平时不贴今天贴,为啥?”

  倪女士不作声了。

  “是看见我们巡逻,以为有大车挡着就能躲过?”交警气笑了,“看来你也知道自己是非法驾驶啊。老人家别犟了,你这样的肯定不能放行,还要接受处罚。”

  “罚款我现在就交,车要还给我。”

  “罚款要交,车也先扣下。咱们别说车轱辘话了,安安心心等家里来人把你和车都领回去,行不行?”

  “家里人?我没有家里人。”

  “没人?没人就更不能把车还你。要么你找个能合法驾驶的人来,要么我帮你叫个拖车运回家。”

  “我不回家。”

  “那就把车丢这儿。别说了,说啥都不能让你开。”

  “不行,我要开车去新疆,去新疆找我的女儿古丽。”

  “不是吧,就你一个人开车去新疆?家里人知道吗?”

  “我没有家里人。”

  在帐篷外静静听到现在,姜南这才掀帘而入。

  一番感谢和道歉之后,她拿出手机,向交警出示电子驾驶证:“我有D照,其实这辆车是我在开。今天是闹了点儿矛盾,也怪我一时没注意,让老太太把车开出来了。她就是同我闹脾气,平时不这样的,对不对?”

  她和交警一齐看向帐篷角落。倪女士坐在电火炉前,低着头看不清表情,向来挺直的腰板却已经佝偻下去。

  片刻后,姜南听到了一个“对”字。

  “难怪了。我看这车还是沪照,要真是老人家自己从上海开过来,一路上躲电子眼躲检查站那可得绕不少路。还不能从城镇经过,否则早被扣下了。”交警边说边笑,“不能那么牛逼吧?”

  还真就这么牛逼,姜南默默想。

  倪女士留院观察时,她帮忙收拾东西才发现驾驶证已经过期。许多之前觉得古怪的事,一下都有了解释。

  比如不想帮忙打110。

  比如离小镇只有几公里,却宁可在荒郊野外露营。

  比如高反时还不肯去医院,得救后不开心还觉得麻烦死。

  姜南不知道倪女士为什么会知法犯法,冒险上路。从上海到新疆明明还有很多交通方式,比如飞机、火车、长途大巴。老太太偏偏要非法驾驶三轮小房车——一定是有不得不这样的理由,很可能是个值得挖掘的故事。

  她在倪女士的东西里没找到身份证,或许这也是个原因。

  同老太太“谈判”时,姜南几次想戳穿这个秘密:“你这是非法驾驶,罚款还是小事,车被扣下还怎么去新疆?所以,你需要和我搭伙。”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