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270
去了蒙古探亲了,然而,去年去的,到如今,都不曾回来。眼看一年了,谁家好好的侧福晋,能离开府里,回娘家住一年呢?
再者,十四那侧福晋,毕竟不是京城出身的,身边伺候的,难免有那嘴巴不严实的。
被佟佳氏三打听两打听的,就打听出来了曾经想要和离的说法。
佟佳氏可不管人家是真和离还是假的和离,只是回家探亲了。反正她现在就像是溺水之人,必得要想法子离开八阿哥府上这泥潭,就算十四这侧福晋是假的和离,她也认定是真的。
于是,顺势就提出了自己也要和离的事儿。
佟佳氏是比较机灵的,当年弘旺阿哥生病,八福晋在外面庄园上住着,她就干脆直接将弘旺送到宫里给良妃,可见这人心里是有些小聪明的。
如今要和离呢,她知道必然不能找乌雅秀贞,因为乌雅秀贞说不定会为了遮掩十四阿哥那侧福晋的事儿,将这事儿给压下去。那到时候,胤禩一圈禁,她就跟着被关起来,这事儿自然是闹不起来了。
所以,她直接找八福晋闹腾。
她原想着,就八福晋和八阿哥的情分,巴不得是将府里的其他女人给驱赶了,自己独占八阿哥的。所以她只要摆事实讲道理,八福晋定然允许这和离的事儿。
八福晋都允许了,宫里自然也就人能拦着了。毕竟,谁也不是八阿哥的亲娘,养母惠妃也不爱管事儿了。那她这事儿,就算是成了一大半。
却没想到,八福晋根本不许。
八福晋的所思所想,和侧福晋那争风吃醋的想法是完全不同的。
如今胤禩才刚关起来,她这边就驱逐胤禩的女人,这算什么?趁人之危?为点儿男女之间的事儿,竟是连最后一层脸皮都不要了吗?
侧福晋非得要,八福晋非得不许。于是,这事儿就闹起来了,闹起来了,宫里肯定也就知道了。
乌雅秀贞这烦恼啊,头大如斗。和十四福晋抱怨:“倒不如将侧福晋给接回来了,你可派人去问过?”
十四福晋也无奈呢,人是回家了,回家是什么意思?就是到人家自己地盘了,草原那地方,人家那部落里,人家亲爹说了算。她若是打定主意不回来,那是谁也勉强不了的。
朝廷和蒙古,可并非是单纯的上对下的关系,朝廷对蒙古多有依仗,还多有提防,所以大部分时候,是需得安抚,是需得镇压的。但侧福晋和离这事儿,犯得上镇压吗?既然不是镇压,那就是安抚,安抚的话,总得顺着对方心思来吧?不然那叫安抚吗?那叫威胁了。
乌雅秀贞也知道自己抱怨的很没道理,当时这决定,还是她自己做的呢。
顿了顿,她冲十四福晋摆摆手:“这事儿,我等会儿找皇上说一声。侧福晋那边,你只说是听了我的吩咐就是了,不用提起来你将人送到理藩院的事儿。”
十四福晋有些忐忑:“若是汗阿玛生气……”
“他就是生气又如何?还能将我吃了不成?”乌雅秀贞说道,顿了顿,又笑了下:“顶多就是斥责一番,我损失些颜面,但事已至此,皇上还能将人给找回来不成?干脆,就做实了这和离的信儿。”
不就是和离吗?皇室以前没出过这例子,不代表现下没有嘛,也不代表就不可以有是不是?朝廷既然对和离有明确规定,也是允许的,那这事儿,顶多就算是没给民间做好榜样。
但和离的是侧福晋,又不是嫡福晋对不对?就算是嫡福晋……那过不下去了就和离,这好像也没什么的大错是不是?
乌雅秀贞将十四福晋打发走了,就让人去请了康熙过来。
康熙这段时间总算是略补回来一些,脸颊并没有那么凹陷了,不过,到底是大病一场,现下精神有些短,总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以前他来永和宫,多是走着来的,现在却是必得要轿辇了。
进了门,乌雅秀贞就忙先送上茶水,让他润一润,又给他顺顺胸口这口气,再给捏一捏肩膀松散松散,这才笑道:“我今儿呢,是要给皇上请罪的。”
说着,就撩了衣服下摆,跪在了康熙面前。
康熙皱了皱眉,没着急伸手,而是问道:“请的哪门子的罪?”
“之前十四府上有个蒙古来的侧福晋,这事儿皇上可记得?”乌雅秀贞问道,康熙点头,那侧福晋,还是科尔沁出身的,也算是比较显贵。
当初呢,也是这姑娘自己看中了十四,非得要嫁过来,这才给了十四做侧福晋。蒙古的格格嘛,自来和京城出身的女子是不一样的性子的。当年十福晋,就算是被太后护着,也是吃了些苦头,这才和十阿哥过的平和起来。
那侧福晋,难不成也是惹了祸了?
康熙就问道:“怎么了?是不是不服管了?”
“不是不服管,而是人现下已经不在京城,去了蒙古了。去年的事儿,因着皇上事务繁忙,我也就没和皇上提起来。”乌雅秀贞将事情从头到尾的给说了一下,又说自己当时是如何思量的,做了什么决定,后来是如何处置的。
康熙一开始脸色还有些不在意,但慢慢就有些凝重。
侧福晋和离这事儿,一旦有了先例,那就是个极不好的开端。怎么说呢,在胤禛成亲之前,大清的规矩是侧福晋先进门的。不管是胤褆还是胤礽,再或者是别的宗室子弟,到了年纪,都是先赐下侧福晋。
如此一来呢,其实是有些弊端的,就比如说,侧福晋伺候的早,情分厚重。侧福晋先进门,先掌控府里。有些嫡福晋呢,可能会有些耽误,这样三五年才能进门,甚至太子妃当年还耽误了将近十年呢。
这种情况下,妻妾和睦的,其实只是少数,甚至可以说绝无仅有。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