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60

br />   然后他们左等右等,七皇子都安安分分的,只每天都带人去一个奇怪的店铺玩,他们立刻好奇的派人来打听,却得知这殿竟然还没开张!

  如今新店开张,他们不免就好奇里面到底有多好玩,能让这么凶残的七皇子都安分下来,他们不由的生出了探究心理,不少人把家里人的九添一会员要了过来,想要去体验一番,却不想排队的人太多了,号已经约到了明年。

  倒是有那种消息不太灵通的,想要用权利强逼吉利老板给他插队,然后被掌柜开口闭口几个软钉子给堵得无言,气得心肝脾肺肾疼的时候转头就对上朝中一品大臣冷冰冰看死人一样的眼神。

  ——他没看错,刀人的眼神是藏不住的。要不是开始之前冯鄞守威胁他不能乱来,这个人大概生命也走到尽头了。

  左尚书没有对他做什么,按理来说这人应该高兴,但他的高兴只持续了很短的瞬间,就又开始焦虑了起来,,心肝脾肺肾又开始疼起来,这次是怕的。

  吉利自开业之后就生意红火,且有一天比一天红火的意思在,就这样人山人海的情况下,薛瑾安都还在坚持带着人去玩。

  “果然是小孩子心性。”大臣们放松了下来,他们以为七皇子会沉浸在这种游戏里,在玩腻之前不会出来搞事。

  他们怀揣着这样的想法,却不知道葛尔丹带着自己的身家性命找上了薛瑾安。

  葛尔丹看着对面面无表情气定神闲的大启七皇子,心情很是复杂,第一次见面时他们都很盛气凌人,骄傲的抬着下巴看人,雄赳赳如同孔雀一样。

  现如今,他沦为阶下囚苟延残喘着,低贱的寻求着庇护,而对面的人依旧和记忆里一模一样,那高高在上的姿态将他所有掩藏不及的丑陋全都摆上了台面。

  要说葛尔丹的心情,那就是羡慕嫉妒恨里没有羡慕,只有三分的嫉妒和七分的恨,然而他不能表现出来,他想要活命必须抓住这一根稻草,他只剩下这唯一的一条路了。

  ——一切正如薛瑾安之前猜测的那样,戎狄可汗派了人来杀葛尔丹,想让他“光荣”死在大启境内,若不是太皇太后手快,将他及时关进了宫中的牢房之中,他就活不到现在了。

  葛尔丹也被吓破了胆,在发现大启会保护他之后,拼命的抓住这店救命稻草,哪怕戎狄使臣团都已经回去,哪怕那些杀手已经销声匿迹,哪怕他已经被从牢里放了出来,他也还是自愿限制自己的出行,老老实实待在皇宫里,不到万一绝不出门。

  但这样的日子,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他早晚还是会回去漠北,早晚要去打破这个生死之局,只是他没有想到,逼他做出选择的不是大启,是一直陪伴在身边的翁天信。

  这也大概是薛瑾安料准的事情里唯一出现的偏差,那就是人心。

  翁天信接到了戎狄可汗的秘密传信,他作为最适合送葛尔丹去死的人,本来应该早早杀死他的,可是他的良知和情感绊住了他的脚步,在最好的时机,他没有动手。

  于是葛尔丹成为了大启的质子,成为了戎狄可汗的心头尖刺。

  翁天信又开始摇摆了,在葛尔丹逐渐放下戒备,越来越信任他,同他相依为命一年之后,翁天信动手了,没有成功,被早就安排在附近的暗卫拦下。

  葛尔丹活了下来,翁天信当场死亡,被斩下了头颅,然后太皇太后将他的头颅用精美的盒子装好,送到了他房间的桌子上。

  这是一个选择,是葛尔丹的最后一次机会。

  要么成为大启的傀儡,借大启的势力回漠北;要么就像翁天信一样就这样死了,什么都落不下。

  葛尔丹想活,所以他强忍着恶心,抱住了那个装有翁天信脑袋的盒子,来到了这里,见到了此生最恨的人,与他虚与委蛇。

  “七殿下,当初种种不是都是我的错,我自罚三杯。”昔年不可一世的三王子终究也被磨平了棱角,懂得了低头。

  薛瑾安根本就没有听他在说什么,道歉自陈低头……都没有任何意义,他对薛瑾安和太皇太后来说唯一的意义是他活着本身。

  “你很快就能回去了。”薛瑾安说道。

  次日,吉利,赫连城准时上线。

  薛瑾安道,“西北军是时候该动一动了。”

  “什么?”赫连城询问。

  薛瑾安露出一个友善的微笑,缓缓说道:“十万大军护送葛尔丹回戎狄。”

  至于回去的路上帮三王子平定一些小叛乱,剿灭一些山匪,被戎狄百姓哭着喊着留兵马驻扎什么的,这都是无可奈何的顺带帮忙不是吗?毕竟来都来了。

  赫连城眼中精光闪烁,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

  第154章

  赫连城还在思索晚上回去开展对戎狄的作战计划讨论的时候, 薛瑾安已经给出了一整套可行性计划。

  此计划厚厚一本仿若砖头,开篇就直接点题对整个戎狄的地理环境、天气状况、城镇人口等各方面积进行充分必要的分析,然后以地形为划分写排兵布阵的战术, 最后一部分则是战后对戎狄百姓的安抚, 以及对戎狄朝廷追责的应对。

  甚至薛瑾安考虑到赫连城和常大夫对政事都不怎么拿手, 就对戎狄朝廷的应对, 还写了一二三四五个备用方案,基本是方方面面都顾虑到了。

  赫连城惊叹不已,翻来覆去逐字逐句地看了很多遍都舍不得放开手,他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这本厚书,给出至高评价:“此乃为将做帅必读之圣书!”

  就算是猪和赫连庸来了,拿着此书照本宣科, 也能打出历史留名的经典战役。

  “若天下武将尽皆熟读此书,何愁无人领兵,致使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