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0
温和的笑着,全然看不出不喜。
邢夫人心疼地从手腕上捋下赤金虾须镯,戴到黛玉手上,王夫人亦给了一副头钗。
正相互厮见着,青缎帘子又被丫鬟掀起,只见一阵香气袭来,三四个婆子并数个丫鬟,又簇拥着四人走了进来。
只见最中间之人穿一身酱紫色衣裳,头上手上全无首饰,只耳朵上挂了两个丁香坠子,素淡地打扮与守孝的黛玉也相差无几。这约莫是去了的珠大哥媳妇李纨了。
黛玉如是想着,又将视线转到另几个人身上,却是几个年岁与她相仿的姑娘,温柔可亲有之,顾盼神飞有之,只最后一人年龄尚小,尚瞧不出什么,这应是贾家的姐妹了。
果然,贾母指着几人介绍着,与黛玉所猜一般无二。
几人相互笑着见过,互相通了姓名,贾母笑着问道:“你们今日怎么和珠儿媳妇一道来了?”
迎春温柔笑着:“老祖宗,今儿个大嫂子带我们做针线呢。”
“珠儿媳妇是个好的,你们都好好和她学着。”贾母满意地点头,对着黛玉叹道:“你这嫂子,最是守拙之人,品性极好的,我素日也和他们说,虽珠儿不在了,有你这嫂子,我也放心。”
“老祖宗,您又夸您那好孙媳妇了,我们这些人和大嫂子一比,就是那烧糊了的卷子。”还不等其他人言语,掀起的门帘后传来一嗔怒地声音。
黛玉循声望去,只见一恍若神仙妃子的女子走来,含笑带嗔地看着贾母:“老祖宗,您这么偏心,我可不依。”
贾母笑骂:“你这泼皮破落户的,没见着还有亲戚在呢,都多大人了,快将这模样收收,不然惹得亲戚笑话。”
“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1)”来人看着黛玉,笑得更是亲热。
黛玉微微往贾母怀里缩了缩,贾母连忙搂得更紧:“你这辣子,可别吓坏了我的玉儿。”
随即笑着对黛玉说道:“玉儿别怕,这是你琏二哥的媳妇,人称凤辣子的,你叫声二嫂子也就是了。”
这就是胤祺说的,现如今荣国府的管家奶奶王熙凤了。黛玉靠在贾母怀里,仔细瞧着,果然眉眼间自有一股杀伐决断。
黛玉与王熙凤见过礼后,只听见她笑着对贾母说道:“老祖宗您可不能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有了外孙女,就将我们这些孙子媳妇都扔脑后头去了,不然我可是不依的。”
说着,又抚着黛玉的脸:“也难怪老祖宗这么疼了,我自诩也是有见过世面的,但您这外孙女,瞧着这份容貌、气度,真真是生平少见,想必是像了我那未曾谋面的姑妈。”
这话一说,却是又勾起了贾母的伤心事,她强笑着:“我才好了,你又来招我(2)。”
王熙凤做势要扇自己的嘴:“是我不会说话,老祖宗您当着亲戚面,给我留点脸面罢。”
贾母指着王熙凤笑了:“我才说一句,你且这么多话等着我呢。”
几人说笑间,鸳鸯进来回话,厨房已经将饭菜准备好,贾母站了起来,一屋子人都跟着动作。
只见后房门里,桌上已经放满了菜,贾母在众人的簇拥下独坐上首,王夫人、李纨、王熙凤捧羹拿勺的,站在贾母身后伺候。
黛玉、迎春、探春、惜春几姐妹在贾母下首坐下,此时吃饭尚且讲究食不言寝不语,只闻调羹之声,一顿饭悄无声息地吃完,饭必,小丫鬟奉上茶来,又捧过痰盂等物,黛玉随着漱了口,刚拿着帕子擦干净嘴角,又有小丫鬟捧上新茶,这是吃的茶了,黛玉想着林如海素日教导,每饭后必过片时方吃茶,不伤脾胃(3),遂只拿着茶却不喝,不动声色地放下。
王熙凤眼珠子一转,瞧着黛玉的动作,却只笑着吩咐丫鬟们,将残羹撤掉。
鸳鸯打开香炉,冬日里收集的梅花香四逸,将室内食物残留的味道挥散,贾母含笑望着孙女,外孙女,漫不经心地对王夫人说道:“你们便回去吧,我们娘儿几个好好说说话。”
王夫人和贾母闲聊几句,带着李纨和王熙凤离开。
黛玉和三春姐妹笑着说话,正问到平日读了些什么书之时,门帘又被掀起,只见一色如春花,眉目如画的公子走了进来。
这人难道就是母亲说过的外祖母家混世魔王?黛玉好奇地打量着,越看越觉眼熟,好像在哪儿看过一般。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过安,又转身去了王夫人处,再回来,外出的大衣裳被换成了家常的衣裳,黛玉恍然大悟,难怪觉得眼熟。
贾母见宝玉进来,搂着他笑道:“你林姑妈家的妹妹来了,快见见他。”
宝玉顺势望去,却只见一仙子般人物坐在迎春身旁,远远瞧去,却与家中姐妹并不相同,宝玉愣住,喃喃自语:“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4)。”
贾母斥责般地拍了下宝玉的手:“你们这是第一次见,怎地如此胡说。”
宝玉笑了笑,正要说话,黛玉却先笑着开口:“人有相似也说不好,我瞧着宝二哥和我在姑苏见过的一个人也很像呢。”
顿了顿,黛玉好似想起什么,接着说道:“说来也巧了,那个人也叫宝玉呢。”
这话一出,不止宝玉和三春姐妹,就连贾母都起了兴趣:“快和我说说,姑苏哪家还有这么一个宝玉。”
黛玉抚掌笑了:“是姑苏甄家的小公子,不仅长得相似,就连年纪也大差不差呢。”
贾母细细思量一番,拍着手笑道:“这可不是巧了,我们家和甄家是多年的交情了,却没想到他们家也有这么个宝贝。”
贾宝玉听了几句,又失了兴致,他凑到黛玉身旁,细细打量着,又问道:“妹妹可曾读过书。”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