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
礽顿在原地,垂下的眼遮住了眼中的阴翳。
“谨遵皇阿玛命。”而胤褆好像被从天而降的福果砸到,他从没奢望过康熙能亲自带着他去百官面前露脸,激动地脸通红,大声喊着,恨不得将心剖给康熙看。
见着这恨不得为他肝脑涂地的儿子,康熙心中总算踏实了几分,他走下御辇,在几个儿子的护卫下迎风而立。
文武百官连忙山呼万岁,声浪一重一重,直入云霄。
醒掌天下权,滋味莫不如是,别说太子和胤褆,就连胤祉与胤禛见了,都觉着心潮澎湃。
前头康熙领着几个儿子接见朝臣,后头的车架自是与康熙分开,往后宫而去。
胤祺坐在皇太后的马车里,往宁寿宫而去,等入了宫,又是一番热闹,胤祺好容易从宁寿宫离开,又去翊坤宫看过宜妃,才出宫回了林府。
胤祺回来时,黛玉正坐在亭子里,赏着天边的火烧云,那云火红似血,染了大半个天空,夕阳的余晖勉强透出,为云层镶上金边。
听见动静,连忙看过去,果然是胤祺一行人。
黛玉急走两步,迎了上去,关切地问道:“我父亲下午都回来歇下了,你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胤祺无奈笑着:“宫中事儿多,一来二去便耽搁了。”
“对了,家中还有吃食吗,若有的话,给我拿点填填。”胤祺感受着腹中的饥饿,赶忙询问。
“有,厨房一直温着鸡汤,我让厨娘下个鸡汤面,很快就能吃上。”黛玉忙放下心头的疑惑,赶紧让雪雁去传话。
没多久,雪雁便提了个梅花攒盒过来,只见鸡汤已经撇去了油脂,清透的汤中是刚刚擀好的面条,洁白如雪,鸡汤面旁边放了八样浇头,分量不大,都只两三口的量。
“天晚了,没让厨房做太多,免得积食。”黛玉挽起袖子,亲自将筷子递到胤祺手中,胤祺被鸡汤的香味诱地更加腹叫如鸣,顾不上言语,大口大口地夹着面条吃了起来。
面条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消失,胤祺放下筷子,畅快地舒口气:“今儿个宫中简直热闹得不成样子。”
黛玉侧着头,好奇地看向胤祺。
胤祺与黛玉是天然的盟友,他也没有掩瞒,将午门广场发生的事情,与黛玉说了。
“你是说,万岁爷接见文武百官,不仅带着太子,还有大阿哥、三阿哥和四阿哥?”黛玉同样神色复杂,一言难尽地看着胤祺。
康熙的那些儿子,可没有省油的灯,康熙对儿子们的学业格外看中,个个都有顶尖的师父教导,个个都是文武双全的主,和前朝那些被养起来不许理事的王爷截然不同,康熙这几个年长的阿哥,都有为人君的基本素质。
在这种情况下,康熙竟然还如此行事,这分明就是在纵然他们的野心,现在康熙年富力强,还能压得住,等到多年之后,还不知道要闹出什么乱子。
“万岁爷这事做的,有失周全。”黛玉见着下人都远远站着,又在家中,没忍住将腹诽说了出来。
胤祺听了,并未为尊者讳,他只冷笑着:“在那个位置上久了,被权力浸染地不似人父。”
黛玉瞪大眼睛,她没想到胤祺如此敢说,连忙环顾四周,确认伺候的人不能听到后,才拍了拍胸,瞪着胤祺:“在外头可不能这么口无遮拦。”
胤祺说这,也是为了宣泄,他叹口气:“我又如何不知,实在是这事太过胡闹的,你都不知道,今天后妃们在宁寿宫问安时候,我在里屋都能听到,惠妃、荣妃得意劲都忍不住了,就连最是隐忍的德妃,声调都高了几分,就我不争气,跟着皇玛嬷入了宫,被我额娘念叨了许久。”
黛玉捂着嘴笑了,她对胤祺是如此了解,一听便明了他是故意的,睨了一眼:“可别得了便宜还卖乖,若你今日也在这些人中,宜妃娘娘日后才该头痛呢。”
胤祺笑着默认了黛玉的话,伸长双臂,往后靠着桌子,仰着头望着夜幕中浮现的星星点点,喃喃道:“起风了。”
第100章 风波
正如胤祺与黛玉所猜测的那般,风波很快就来临了。
这一日,离康熙南巡的车队回京甚至还没有一个月。
皇太后笃信佛法,每个月的初一、十五都会找高人诵经,在南巡的路上,碍于条件没能办成,等回了宫,这个月的十五,皇太后的法会便办得格外盛大。
不仅后宫中的妃子,就连黛玉也被召唤入了宫,陪着皇太后念经,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宁寿宫见到黛玉,又见到皇太后和宜妃对黛玉的亲热模样,心中都有了数,惠妃、荣妃、德妃对她客气又不失亲热,贵人、格格们更是亲近中带着讨好,唯有皇贵妃,保持着皇妃的仪态,没有对黛玉另眼相待。
只不过,黛玉见着佟佳皇贵妃涂满了脂粉也遮挡不住的灰败脸色,好似病得很是厉害,佟佳皇贵妃生孩子的时候很是遭了番罪,然而九死一生养下的小女儿也没几年就夭折,这对佟佳皇贵妃是莫大的打击,尽管四阿哥、八阿哥被抱去了景仁宫,勉强能慰藉几分,但到底伤了底子,这几年身子一直不甚强健,就连南巡都没有伴驾。尽管有着需要她主持宫务的原因,但确实,皇贵妃的身子也经受不住长期的奔波。
黛玉记着,她离京的时候,佟佳皇贵妃便得了风寒,没想到隔了两个月,不仅没好,瞧着还更严重了。
病中的佟佳皇贵妃,却挺直着背脊,跪在皇太后的下首位置,一动不动地听着高僧念经,眼睛紧闭,嘴唇无声嚅动,许是为早逝的女儿祈福。
宁寿宫中只能听见高僧拉长声调的诵经之声,放在香案上的香炉中,青烟袅袅升起,好似要将人间的祈求带上极乐世界,求得漫天神佛的庇护。
层层叠叠的幔帐中,满屋子的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