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

京中的贾家,姑苏的甄家,以及那些隐隐透出过意向的赵钱孙李家,咬着牙恨恨想着,眼中凶光毕现。

  “这是自然,长幼有序孙儿还是懂的。”胤祺拿着玉锤,坐在脚踏上,轻轻地给皇太后敲着腿,皇太后看着在她膝下撒娇卖乖的孙子,只觉着在熨帖不过。

  “这事就交给我了,回京后等着好消息吧。”皇太后拍着胸脯应了。

  笑意从胤祺眼角逸出,他毫不掩饰喜悦,这让皇太后屋子里久违地响起了欢声笑语——

  “姑娘。”黛玉正弯着腰看着院子里开得正艳的花,便瞧见了雪雁走了过来。

  “那糕点送过去了?”黛玉拿着花帚,轻轻地将被雨打落在地的花朵收拢。

  “姑娘,五阿哥过来了。”雪雁却没提糕点,回禀了另一件事。

  黛玉扫着花的手一顿,这两日与五阿哥没有住在一个屋檐下,反倒是有些不习惯,但她也没急着出去,反倒是将花囊交给雪雁:“我记着我们园子里的水渠是活水,连着外头的苏州河,你找个干净的地儿,将这些花洒进去,也算是干干净净的去。”

  雪雁知黛玉有着文人的那份伤春悲秋,听了这话也不意外,连忙便要将黛玉手中提着的花囊接过。

  “妹妹好兴致。”正在此时,只听见身后传来少年的清亮之声,蕴含着浓浓的笑意。

  黛玉见怪不怪的转头,果然见着胤祺长身玉立地站在身后,两人从小一道长大,更是一同随着林如海读书,从来没有说过什么男女大防,胤祺在前厅等不住,跑到后头来找她,也不是稀罕事儿。

  “这些日子雨就没停过,好好的花儿混在着污泥里,总是不忍,不若放水里,质本洁来还洁去(1),多好。”黛玉歪着头,难掩伤感地说道。

  胤祺也知晓黛玉性子,但他不愿黛玉沉浸在这份哀意之中,他神秘笑着:“非也,非也,妹妹你这可就本末倒置了。”

  黛玉果然不再伤感,她冷哼一声:“请问五阿哥有何高见,给我这俗人指教一番。”

  胤祺用折扇点着香囊:“指教不敢当,若妹妹都是俗人,那就没有不俗的了,只不过妹妹到底着相了,我曾经在一本杂书上度过一首诗,诗人已经不可考,那里头有一句我却记着格外清楚,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妹妹你看可是这个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黛玉喃喃自语,仔细咀嚼着这句诗,只觉神思清明:“是了,是这个理,这花瓣到了地上,零落成泥,等到来年再开花,那新的花儿里未尝没有曾经的花魂。”

  “五阿哥,这诗是从哪本书中见着的?”黛玉双眼亮晶晶地,扯着胤祺的袖子:“可否将那书借我一瞧?”

  胤祺哪知道他这胡编的书在哪里,又不能说这是百年后诗人之作,胤祺苦笑着:“妹妹也知我不善诗,之前也是无意间见着的,那书也不知仍到哪儿去了。”

  “对了,说了这么久,你这花还有倒去河中吗?”胤祺见着黛玉目露失望,唯恐她再追问下去,连忙指着雪雁拿着的花囊问道。

  黛玉见胤祺这心虚模样,就知这书绝找不着,她遗憾地笑了笑,顺势转开话题,对着雪雁说道:“把这花囊给我,别倒水里,就让这些花从哪里来,归哪处去。”

  胤祺连忙将那花囊接过:“这等力气活怎么能让妹妹做呢。”

  黛玉也不争抢,毕竟胤祺的力气比她大了不知多好,她凝神想了想,笑着说道:“虽说要将这花化作春泥,但到底也找个干净些的地儿,我瞧着这树冠足够茂盛,这春日的细雨淋不到树底下,不若将这些花瓣倒在那儿。”

  胤祺将花囊拉开,里头的花瓣顺势倾泻而出,在树根下堆成小丘,风一吹来,树上的花瓣顺势飘落,在空中飞舞着,最终层层叠叠地落在小丘上,又是一个轮回。

  黛玉拄着花锄,望着那漫天的花瓣,失笑出声,摇了摇头,往屋子走去。

  胤祺立即也跟了上去。

  “五阿哥的日理万机,您这么一个大忙人,怎地想起来我这儿了?”春风和煦,但到底还是有着凉意,黛玉青葱的双手被吹得微微泛红,热水早已备好,黛玉感受着手上的暖意,嗔着问道。

  “是我这两日疏忽妹妹了。”胤祺亦拿着温热帕子擦着手,他听了黛玉的话,知晓这是在说他这两日不见人影的事,连忙笑着认错:“这不给你赔罪来了。”

  说着,胤祺示意弄墨将一直捧着的东西拿来,黛玉定睛一看,却是一整盒圆润的东珠,个个如拇指大,瞧着便绝非凡品。

  “这么好的东珠,是哪里来的?”黛玉掬起一捧,放在眼前仔细大量,确实是非王公贵族不能用的上品珍珠。

  “你送过去的那山药薏米糕,皇玛嬷吃着不错,特意让我带给你的。”胤祺扬起脸,得意洋洋:“怎么样,这遭是不是够划算。”

  黛玉却没想到她做的那糕点真的能入皇太后的嘴,皇太后的饮食多仔细她这一路上瞧得分明,沿途路上各府女眷给皇太后送去的吃食从未少过,却无一不是被伺候的人分了,黛玉令人送去糕点,也不过是为了表示孝心,并没有指望过皇太后真的会吃,更没指望过凭着那糕点得些赏赐。

  “比起我,这赏赐更该你拿着,”黛玉都不用思考,便知晓这糕点必定是被胤祺送到了皇太后面前,她将那盒子东珠往胤祺那边推着:“更何况,这些东珠我也用不上。”

  东珠是从关外送来,清朝认为那儿是龙兴之地,对于东珠的使用制定了规矩,规定了不同等级用多大的东珠,若没到这个等级,用这珠子就是逾制。

  黛玉瞧着匣子里的东珠,没有一个是她能用的。

  胤祺却随意说着:“怎么用不上了,你找绣娘做件珍珠裳,将这东珠绣衣裳上,必定好看。”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