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500
p; “两浙盐场仅次于两淮,太、祖年间,全国食盐总产量是一百一十四万九千一十三引。其中两淮盐厂出盐一共三十五万两千五百七十六引,而两浙盐厂出盐二十二万七百五十七引,河东盐厂出盐是十五万两千引,三大盐厂出盐合计占到全国食盐总产量的六成以上,而两淮两浙的盐厂又独占天下之一半。”朱厚照对着折子上的内容照本宣科,随后话锋一转。
“此事要慎重,不知江阁老可有什么想法?”
“就是因为此地此事如此重要,关乎万千百姓的饭桌,却已有五年不曾巡查,故而觉得此事有了落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江芸芸说。
“浙江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现在弄这些会不会再起是非。”兵部侍郎谨慎问道。
“盐务看似涉及百姓,但却只关乎官员。”江芸芸说道。
言下之意,要杀也是杀官员,不会惊动百姓。
刘大夏看了她一眼,但很快又扭过头去没说话。
江芸芸一脸正气站在最中间。
众人面面相觑,其实清查盐政不是问题,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工作,但是人选真的很重要,大家一开始吵得这么热闹也就是因为事情太过措手不及了,好端端的财政大会,说的是钱的分配,兜里的钱还没分配干净呢,你说挣钱的事情做什么!
“各部把今年需要多少钱的折子写上来。”最后还是朱厚照拍案说道,“盐政的事情是要好好考虑的,不知诸位可有人选。”
下面自然也是一阵热闹,这是一个苦差事,但也肯定是个好差事,自来能巡盐的都是陛下的心腹,能占到一席之地,那可不得了。
朱厚照也犯难,看了一眼激情讨论的官员,又看了一眼一声不吭的江芸芸,把刚才递来的折子放在手心翻了翻,最后小手一挥,又说道:“各自写好折子,拟好人选推送上来。”
众人大喜,大呼圣明。
一场财政大会就这么落下帷幕。
一月的京城还在下雪,一出殿门,就感觉一阵寒风立刻涌了过来,不少人都打了一个哆嗦,头顶的乌云黑沉沉的,空气中细微的小雪子,瞧着没一会儿就要开始下雪了。
小黄门殷勤都给阁老部堂们打伞。
“江阁老怎么好端端说起这事,一开始也没个风声。”工部尚书毕亨才一看江芸芸走在最后面,就立马自己揣过伞,朝着江芸芸走过去,“自来查盐就要有好手,各项数据可是要核对清楚的,不如地下的人糊弄我们,我们也是睁眼瞎。”
江芸芸也接过自己的伞,笑说着:“确实是一个很需要注意的点,毕尚书可要把这些要点都写上去,也好让陛下定夺。”
毕亨才眼珠微动。
“江阁老心中可有人选?”兵部尚书张子麟直接问道。
众人有些震惊不亏是搞刑事的,做事说话就是直接,一边毫不客气地凑过耳朵听着。
“自来和诸位阁老是一心的。”江芸芸和气说道。
众人又看向李东阳。
李东阳走路的速度更快了,衣袂翻飞,细小的雪子都要钻进衣服里。
江芸芸笑眯眯跟在三人身后,对着诸位尚书侍郎告别,然后撑着伞慢慢悠悠回了内阁。
“这么大的事情,你怎么一声不吭的。”一回内阁,王鏊就开始抱怨道,“吓了我一跳。”
“其实还准备了很多折子。”江芸芸从袖中倒出三本折子,“但都是要钱的,我看陛下脸色也不好看了,不好意思拿出来,盐务的本子本打算结束时悄悄递上去的。”
三人看着那三本厚厚的折子,齐齐咋舌:“怎么准备了这么多。”
“我倒要看看都是什么幺蛾子。”李东阳冷笑一声,拿起一本打开一卡,“边贸的,集市确实要规划好,边贸的政策也要大字贴起来,这个钱我瞧着你要多写点,也不是人人都是你江其归清清白白的,让他们拿点也没事,让他们安心做事最重要。”
“你打算拿藩王开刀,虽说我觉得陛下对藩王还算严厉,但你这个太大刀阔斧了,陛下仁慈,怕也舍不得。”王鏊看第二本折子,随后又回过神来,“但你这个办法确实不错,就是不知道有没有汉武帝推恩令的效果。”
“限制镇守总兵养廉田数额,这确实是个很重要的事情,但怕是不好操作。”杨廷和简单明了说道。
“一件件来,总要努力一下的。”江芸芸含含糊糊说道。
三人一看她这个样子就心中开始打起算盘。
——自来江芸的努力,那肯定和其他人的努力不一样的。
“说好的同心同德,你这个小阁老竟然这么重要的事情也不同我们商量。”王鏊率先把手中的折子一扔,“盐务的事情你打算让谁去,直接说吧,我们也好心里有个数。”
“没商量好。”江芸芸也直接说道,“但我想着风声先放出去。”
“那不是打草惊蛇?”杨廷和不解。
“就要惊蛇,不然我们如何能在四十几个盐场中一把抓住要杀的鸡呢。”江芸芸小手用力一握,义正言辞说道。
“你要对太监动手?”李东阳很快跟上思路。
朝廷是有在各地制盐的地方设盐法道,辅佐监察使的,但一般也会安插一个制盐太监。
“只是想试试浙江盐务的水而已。”江芸芸委婉说道。
“所以你江其归根本不是不小心递上去这本折子的。”一侧的杨廷和幽幽拆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