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

p;而今西夏虽然倾全国之兵汹汹而来,但两人战略眼光都不差,从前线战报的夏兵面有菜色,缺甲少箭,攻击意志不坚就能推断出西夏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

  天。

  待西夏兵败之日,就是官家携胜推行变法之时。

  因为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所以他们最初拟定的变法款项就必须或修改或深化。

  只不过两人私交虽好,但在政见上却有许多出入,所以韩琦也没问范仲淹具体有什么变法建议,只是笑道:“不知到时官家会用希文兄之策,还是我之策。”

  范仲淹没说话,只是在心中默默补了一句:也许做这个裁决的并非官家,而是太子。

  当然,这个猜想得等打退了夏贼再去验证。

  范仲淹现在只希望李元昊不要做垂死挣扎,耽误了他回京变法的大事。

  人在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与之相反的是人在运气好的时候,刚想打瞌睡就有人送来了了枕头。

  鄜州,种府。

  听罢自泾州回来的家人诉说狄青是何等风光无限后,种世衡忍不住拍了一下桌子道:“狄汉臣好强的运道,居然又得了太子殿下青眼!”

  坐在一边听了全程的种世衡长子种古接话道:“爹爹,不能让狄汉臣专美于前。”

  明明是他家有孩子在太子殿下身边充做伴读,论关系要比狄青要亲近得多,结果还是落在了狄青后头。

  而且军中皆知狄青有勇有谋,早就入了官家的眼,要是再让狄青一直在太子面前大出风头,那将来的西北说不定就没有他们种氏的位置了。

  种世衡一听也是这个理,不由抚须深思起来。

  少一时,种世衡说道:“我记得咱们昔年埋在野利旺荣兄弟身边的暗线,现今有一个正好跟着夏太子宁令哥吧。”

  第28章 策反、大胜!

  迄今为止,种世衡最为得意的功绩是用反间计除掉了野利旺荣兄弟。

  野利旺荣与野利遇乞两兄弟是如今西夏王后野利氏的兄长,太子李宁令哥的亲舅舅,长期掌握着西夏最为精锐的左右厢军,作战十分凶猛勇敢,号为“野利王”与“天都王”。

  种世衡为了剪除这两个心腹大患,上演了一出离间大戏。

  他先派出一个名叫王嵩的和尚给野利旺荣送信,让其人在过程中故意被野利旺荣的卫兵抓住,被抓捕后声称有机密要事要告知野利旺荣,成功让卫兵将他押送到了野利旺荣的中军大帐。

  于是野利旺荣不得不在众目睽睽之下打开了王嵩携带的蜡丸,里面有一颗枣子和画着一只乌龟的纸条,意为早归。

  而野利旺荣在看过后佯装镇定地大笑道:“种使君亦长矣,何为此儿戏耶?”将王嵩扣留连同密函一块押送至夏州交给李元昊。

  李元昊一直对手握重兵,还有外戚身份的野利兄弟不太放心,只是当时宋夏正在交战,贸然处置前线将领会引发动荡,所以十分大度地摆出了信任野利旺荣的姿态,把送信的王嵩收系监牢。

  等到李元昊在定川寨再次取得大胜之后,自认为对国家的掌握到达了新阶段,于是再度提审王嵩,王嵩也恰到好处的“泄露”了自己藏在衣服夹层中的另外一份情报,上写着:“浪埋等已至,朝廷知王有向汉心,命为夏州节度使,俸钱月万缗,旌节已至。”

  浪埋者云云,皆是转投宋朝,并得到重用的西夏人。

  李元昊心中怀疑更深,但为了稳妥起见,还是派出李文贵假装成野利旺荣的使者,去与种世衡商量投诚的具体事宜。

  种世衡识破李文贵的身份,热情招待了李文贵,并在招待中大骂李元昊残暴不仁,迟早死无葬身之地,对野利旺荣的归降表示热烈欢迎,并许以高官厚禄。

  李文贵深信不疑,回返西夏后将一切都告知了李元昊。

  李元昊大怒,将野利旺荣收系监牢,杀之。

  李元昊在杀了野利旺荣之后还感觉不安心,开始怀疑起了野利旺荣的同胞兄弟野利遇乞。

  种世衡于是又生一计,花重金收买了野利遇乞的一个家人,偷出一把李元昊赏给野利遇乞的宝刀。

  种世衡拿着这把宝刀,在夜间深入西夏境内,用节度使的规格祭奠野利旺荣、遇乞两兄弟。

  西夏人顺着火光来探查,在灰烬中找到了野利遇乞的宝刀和一块没有焚烧完全的祭板,上写着“多述野利兄弟有意中国,并叙涉境相见之欢,哀其垂成而失”,又有“遇乞内投,以刀为信,今为白妪谮死,乃越境设祭”等等。

  本就对野利遇乞动了杀心的李元昊干脆顺水推舟,又将野利遇乞给杀了。

  至此,种世衡的离间计完美落幕,而李元昊也进一步收拢了权力,可谓是秦始皇照镜子——双赢。

  至于被牺牲的野利兄弟,死人可是不会讲话鸣冤的。

  哦,前提条件是刨除面前这个最可能成为野利兄弟嘴替的年轻人。

  但见这个年轻人年约二十上下,戴白毡帽,耳垂重环,身着白色窄袖左衽袍,腰束蹀躞带,脚踏白毡靴,是时下典型的西夏贵族男子打扮。

  种世衡心中诧异,实在是没想到自己只是轻轻一钓,李宁令哥这位西夏太子就亲身赴约了。

  不过转念一想李宁令哥如今的处境,他也就释然。

  野利旺荣兄弟没被处死之前,这位太子是中宫嫡出独子,有两个手掌重兵的舅舅在外作为奥援,储君之位可谓稳如泰山。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