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0

要懂的。天子与武官之间一旦生了嫌隙,后果可要严重的多。

  虽然佟歆和周在星还没正式成婚,但佟世光已经把他当自家人了,将自己这些年的为官之道倾囊相授。

  佟世光如此看重周在星,周在星心中自然感激,对佟歆也多了几分敬重。

  恨不得什么都准备最好的,连未来伺候佟歆的丫鬟仆妇,都是他和周母一同挑选出来,又经周母调教过。

  “我们家都是武夫,规矩虽严,却没那么多礼数讲究。就怕丫鬟仆妇行事粗陋,说话也不文雅,让佟姑娘不快。”

  因佟歆的母亲病着,两家走礼时,经常是柳姨娘出面。周母就和柳姨娘说起调教丫鬟仆妇的事情,顺便也打听下佟歆打算带多少陪房,他们好准备住处。

  柳姨娘见周家如此上心,也为佟歆高兴。“夫人放心,我们姑娘对下人一向宽厚。我进门这些年,都没见她责罚过下人。”

  周夫人就笑着夸佟歆,反正他们把该做的都做到了,一是对得起佟世光对周在星的提携,二也是让帝后二人满意,毕竟是皇上指婚,一定要把日子过好。

  这大半年里,周在星除了偶尔忙婚事,大部分时候都在京郊大营里操练士兵。

  年后,陛下要再次检阅京郊五大营,这回可不能再让陛下失望了。

  去年天玺帝检阅京郊五大营的事儿过了几个月才传回燕国,那时拓跋慎还忙着夺皇位,没放在心上。等一切尘埃落定,该收拾的人也都收拾了,他才又留心起夏国送来的那些情报。

  看到探子说夏国的京城五大营弓马骑射很差,连天玺帝都大发雷霆。拓跋慎不禁冷笑,夏国京城的防御已经算好的了,五大营中都是精锐,连精锐都松散成这样,其他地方的驻防兵丁可想而知。

  他立刻与朝臣商议起年后发兵之事,他要御驾亲征,一雪前耻!

  然而,燕国的大臣们却并不赞同此事。一来燕国战火不断,国库空虚,百姓也一直得不到休养生息的机会,二来当初是燕国签了降书,出师无名。

  拓跋慎根本听不进去,“正是因为国库空虚,朕才要带兵出征,夏国物产丰富,各地粮仓都堆得满满当当,那是大燕百姓耕种几年也得不到的。”

  这意思就是要去夏国抢掠,要在早些年,燕国官员听到这话,定然心动。毕竟燕国从前侵扰夏国,为得就是夏国的粮食和财物。

  但如今燕国也有了大面积的耕地,开始接受夏国的文化。大家心里都清楚,这种行为与强盗无异。

  有人心中不耻,也有人蠢蠢欲动,尤其那些干过这事儿的武将,抢掠米粮财物甚至女人奴仆,比辛辛苦苦耕种放牧要容易许多。

  可惜这些武将说不过文官,文官们本就占理,又擅于辩论,一道道反对发兵的折子送至拓跋慎面前。

  拓跋慎才懒得跟他们讲理,杀几个这些人就闭嘴了。

  果然,拓跋慎杀了两名反对用兵的文官后,燕国上下再没人说什么“师出无名”。

  新帝如此刚愎自用,心狠手辣,朝堂上下人人自危。想在这样的皇帝手下生存,要么万事顺着皇上,要么就干脆闭嘴当哑巴。

  没人反对后,调动兵马准备粮草就进行的十分“顺利”,在筹措粮草时,挪用一些地方上的储备也没人敢说什么了。

  但各地官员心里其实都有些打鼓,明年若有天灾,拿什么赈济百姓?

  要说抢来的东西,皇亲贵胄和将士们还不够分,哪儿轮得到老百姓?

  拓跋慎根本不关心这些人的想法,他只想报仇,只要这场仗打赢了,他就是雄主,是明君!百姓怎么度过灾年,与他有什么关系?

  第二年正月,上元节还没过,拓跋慎就带着三万大军浩浩荡荡启程了。

  按说御驾亲征,皇帝应坐镇中军,但拓跋慎报仇心切,又很想在大燕将士面前展现自己的神武,于是亲率八千先锋军,直逼两国边境。

  与此同时,周、佟两家的婚事临近,周家一片喜气洋洋。

  婚礼当日,宫里又赏赐了几样东西,以表对这桩婚事的重视。

  因是皇帝指婚,第二日小夫妻要进宫谢恩。

  皇后见小夫妻俩

  脸上都是掩不住的甜蜜,就松了口气。能促成一桩美满姻缘,也是功德一件。

  只是这对新婚夫妇才甜蜜没几天,边关战报就来了。

  韩昼没急着御驾亲征,先派五千精锐赶往边境支援。

  周在星年纪轻,只能做副将。他倒也不急,这次立下战功,日后自然有他当元帅的时候。

  第40章 被敌国质子盯上了11兵不厌诈……

  系统还以为韩昼也要御驾亲征,见北边烽烟已起,他还在京城忙着整顿吏治。

  系统忍不住问:“您对夏国军队就这般有信心?五千援军就够了?”

  毕竟夏国所谓精锐,也是近一年临时抱佛脚训练出来的。燕国尚武,哪怕士兵装备没有夏国好,士兵的整体素质也要比夏国强。

  韩昼翻看着手里奏折,在心中回答系统,“足够。”

  夏京所在的位置并不是易守难攻的地方,反而十分好攻破。因此京城五营的军队不能轻易调动。

  “既然五千精锐就够了,朝廷为何还要募兵?”系统更疑惑了。

  韩昼正看山西总兵关于募兵的奏折,山西、山东、河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