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绝境下的生机

而辅兵训练度太低,武器也简陋,根本不是官兵的对手。

  所以李毅只能疲于奔命,一人兼顾各处战场,哪里形势危急,就赶去哪里救活。

  要是再这样下去,离丢掉城头怕是不远了。

  一场大战之后,李毅让人将伤员抬下城墙,自己也十分疲惫的靠在墙壁上休息。

  到了晚上,他也并没有下城墙,而是与守城义兵一同在门楼休息。

  就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传来了钟声。

  李毅猛然惊醒,拿着虎牙枪就走出门楼。

  只见城外埋伏的官兵纷纷竖起火把,点燃火箭,开始向城墙进攻。

  一架架攻城梯搭上了城头,固原兵和延绥兵纷纷冲了上来。

  “官兵夜袭,夜袭了。”

  有哨兵敲响警钟,大吼示警。

  李毅手持虎牙枪上,冲到一处攻城梯前,一枪将一个官兵的胸膛刺穿,然后挑飞下去,砸落数名官兵。

  官兵夜袭,实在出人意料。

  再加上义兵死伤惨重,太过疲惫,爬上城头的官兵越来越多。

  李毅怒吼道:“用火药包,将火药包丢出去。”

  自从上次砸烂城门,李毅就专门多做了十几个火药包,并且里面塞了些瓦砾铁钉。

  这些火药包都是关键时刻才能动用。

  现在形势危急,李毅没有办法,只能下令使用火药包。

  有义兵找出火药包,点燃之后向着攻城梯下扔去。

  很快,十几声巨大的爆炸声响起。

  聚集在攻城梯下的官兵被爆炸殃及,特别是铁钉瓦砾飞溅,给官兵造成了巨大的杀伤。

  趁着打断了官兵登上城墙。

  李毅率军反扑,很快将城墙上的官兵尽数消灭。

  有些后路被断得官兵,只能跳城逃跑,摔断腿的不知多少。

  等到战事结束,义兵们都累得瘫坐在城头上。

  李毅望着这个场面,知道自己必须要想想办法,不然下一次,城头可能就会被官府夺取。

  诡异的是,第二天,官兵并没有趁热打铁,继续进攻,反而罕见的停歇了一天。

  根据李毅对洪承畴的了解,他可不会在乎官兵的死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停止进攻,定然是有什么变故。

  到了黄昏时分,外面突然射进来书信。

  李毅打开一看,不禁大吃一惊。

  三边总督杨鹤来了,人已经到了延安城南边的敷政,洪承畴和一干将校,前去敷政拜见去了。

  而这封书信,则是杨鹤写给李毅的招降书信。

  要说李毅遇到过的贵人,除了亦师亦友的史可法,就要数杨鹤。

  当初李毅和洪承畴产生分歧,正是杨鹤的庇护,才屡次逢凶化吉。

  只是杨鹤性格软弱,最终在延绥官员的逼迫下,否决了李毅劫富济贫,救助饥民的方案,选择雪藏李毅,换取延绥官绅大户支持自己的招抚之策。

  可是他自以为达成了默契,没想到洪承畴反手陷害李毅,将这个杨鹤留着今后重用的人才逼反,还剿灭了杨鹤费尽心思招抚的王左挂。

  杨鹤无比愤怒,要不是后金入关围困京师,他早就对付洪承畴。

  如今听闻洪承畴和李毅在延安府杀得你死我活,连忙赶了过来。

  等到洪承畴中午前往敷政拜见杨鹤。

  往日性格温和的杨鹤出离愤怒,不仅当众指责洪承畴不顾大局,破坏了朝廷的招抚政策,还言明李毅是被洪承畴冤枉的,此事他必定要过问清楚。

  洪承畴也没有过多解释。

  当初他剿灭王左挂,打算除掉李毅的时候,就知道会有这一天。

  于是洪承畴直言抚贼就是资贼,只有剿灭贼寇,才能安定西北局势。

  而李毅早有不臣之心,他率先动手,也是为了除掉朝廷未来之大患。

  如今李毅谋逆,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番话气的杨鹤火冒三丈,竟然拍案而起,愤怒离去。

  洪承畴则是恭恭敬敬施礼之后,带着艾万年离开。

  只有固原的参将、游击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待在原地无比尴尬。

  李毅并不知道敷政发生的事情。

  他看完了杨鹤的书信,心中有些犹豫。

  杨鹤在书信中言明自己当初并非舍弃李毅,只是为了消磨他的锐气,留以后重用。

  谁成想被洪承畴利用,这才酿成大祸。

  他在心中劝说李毅投降,而他会上奏朝廷,细说其中误会,争取保住李毅一命。

  就算保不住李毅的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