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一个让国舅意外的真相

  冯盎没解甲,坐在窦乐左侧的地榻上。

  苏有福奉上茶,冯盎接过。

  窦乐开口:“我有一点意外,兄,这次真是,怎么说呢,太让人欢喜了。”

  冯盎却没领功:“非我之功,我只是资助的人力、财力,真正得到这个消息的,是红侠。”

  一个巨大的消息。

  倭王,倭朝堂,并没有真正的控制筑紫岛。

  筑紫岛,依倭传说,是八岛之一。

  后世,这里叫九州岛。

  这里有混乱不堪,无数大小的庄园主,自称领主,相互攻伐,根本就不听倭王的话,倭王的势力,也是在后世大阪一带,能控制的区域,也主要是那一片。

  张初尘带了三百人,训练倭女,也亲自去打探消息。

  得到了确定的消息。

  倭王,对筑紫岛的控制力,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窦乐坐了起来:“兄,听闻银山有一个管事,叫黑泽井?”

  原本严肃的冯盎愣了一下,笑了:“她死了。”

  窦乐有点惊讶:“死了?”

  冯盎:“对,死了,和女们报的是意外,是被鱼刺卡住咽喉,不治而亡。红侠那边的人告诉我,是黑泽井的亲妹妹下的手,杀死了她,是用枕头按在头上,硬生生捂死的。”

  窦乐问:“那,对银山有何影响?”

  冯盎:“非但没有影响,反而银山那这效率更高了。黑泽井这个倭女,太过专横,积怨太多。”

  窦乐想了想:“兄,替我给红侠传个话,让她研究一下,看能不能挑合适的人,冒充那一片的倭大领主,拿钱砸,在倭王室砸出一个册封,稳住那一片,只要控制住银山就好,不和外界接触,或减少与外界的接触。”

  冯盎问:“计划有变?”

  窦乐:“有变,我正在思考,吞并倭筑紫岛。但吞并之前,需要兄辛苦数月。”

  冯盎问:“如何辛苦?”

  窦乐:“之前就有过计划,百济勾结倭王,百济若遇到亡国危机,或者另有变故,若请倭王出兵,那么倭王会派出多少兵马呢,倭王出兵,必会是派船队前来。”

  说到这里,窦乐坐直了身体,整理了一下衣服。

  “办了他!”

  冯盎起身,非常严肃的施了一个大唐的军礼:“末将,领命。”

  窦乐想的很清楚,打痛倭王,打怕倭王,然后扫平筑紫岛,占领这里。

  攻打高句丽。

  窦乐喊出了魂归的口号。

  虽然不能说,只是一个口号,但窦乐没打算与高句丽打血战,调兵马,是为了打筑紫岛。

  对高句丽。

  窦乐的计划是,按五年,八年去打。

  只要打,一直赢,一直有战果,天下人便不会反对这场战争。

  就依当年揍猴子那打法,拖垮高句丽。

  冯盎这时问道:“国舅,那末将的水师,不用参与攻打高句丽。”

  闲时,冯盎可以与窦乐兄弟相称,这是亲近。

  谈正事,冯盎还是称呼窦乐为国舅的。

  窦乐听到冯盎的提问,摇了摇头:“高句丽是块硬骨头,硬啃是会伤到牙的,慢慢来。”

  “高句丽,唉!”

  冯盎叹了一口气。

  窦乐接着说道:“高句丽也是很了不起的,从东川王到好太王,正是咱们魏晋时期,他们用了二百年时间,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也正是魏晋,高句丽疯狂的扩张,也是他们最为辉煌的时期。”

  “他们不弱。在四处征战的时代,也敢于和中原王朝开战,从高句丽军队的数量,装备,素质以及打法各方向,也算是北方诸族中相当一流的存在。”

  “从国力上讲,他们已经会冶铁,铁犁,铁镰等农具代表着高句丽的生产力。使用牛耕、施肥、田间管理等,也是有一套技术的。”

  “他们不但能够制造一般的粗布,精美的丝绸、皮革也是有的,陶瓷与砖瓦技术,也相当不错,酿酒业也很好。”

  “接下来,晋末开始,咱们中原也没真正稳定过,正好给了他们大发展的机会。而且他们也不是傻打,在晋末到前隋建立这段时间,他们也很懂得纵横之术,与中原交往也很有一套,保存了他们的军事实力,以及综合国力。”

  冯盎听到这里,也放下心来。

  知己知彼。

  国舅窦乐并非盲目开战,肯定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战略。

  也只是抱怨了一句:“司马一族,他们,有罪。”

  冯盎说的是,司马懿当年在辽东战略上的失误,才留下高句丽这个残局。

  这时,窦乐语气一变:“隋末帝,对后世是有功的,在高句丽扩张最关键的时候,虽然三征高句丽最终的结果不好,却打断了高句丽的上升节奏。”

  高句丽,确实是一块硬骨头。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