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

  国内城,所有武官都会亲自来这里祭祀一次。

  攻占这里,虽比不上封狼居胥,却也算是当今一件奇功。

  三十多年了,从开皇十八年隋文帝头一次派兵攻打高句丽开始,到今天,三十多年了。

  则文官呢。

  国舅府的文官,以褚亮为首,正在和朝堂上姚思廉、武士彟等人,激烈的争吵着。

  核心点就是,大唐皇帝御驾亲征,驾崩于征战之时,还是驾崩于凯旋之时。

  褚亮等人的理论就是,圣人在国内城,已经病了,所以是驾崩于征战之时,为国而战,把大义堆到极高。

  吵了半天,也没有结果。

  姚思廉从余杭这边国舅行营出来,坐上小船,在湖中对武士彟说道:“国舅府这些人,心思不纯。若是依他们所言,圣人驾崩于御驾亲征之时,确实是名垂青史的一笔,但也埋下了一个伏笔。”

  武士彟倒是无所谓:“无非就是给日后再次攻打高句丽留一个借口。”

  姚思廉又问刘政会。

  刘政会已经想了很久,此时回答:“驾崩于祭祀之时,悲伤过度,以至旧疾复发。唐,永业军,上马杀敌,下马耕种,若谁容不下永业军,便连某一同。”

  这话,语气极重。

  这也是朝堂之上,大部分不站队的官员心中的态度。

  上马杀敌、下马耕种。

  这便是,永业军。

  “这,可行。”姚思廉感觉,放在这个时间点更好。“明天,再与他们讨论一番。”

  大唐有两个朝廷吗?

  国舅府与朝堂。

  不算是。

  最初,大唐立国的时候,开府就有四处。

  大唐皇帝李渊、东宫、秦王府、平阳公主府。

  只是平阳公主府当时属于军属。

  而李渊、东宫、秦王府当时所出的命令几乎拥有同样的效用。

  眼下,大唐有朝堂,也有国舅府。

  但国舅府不管永业军之外内事,只管外事。

  大唐皇帝驾崩这种大事,国舅府参与其中,也无可厚非。

  平阳公主府,只管军务。

  大唐皇帝驾崩,大唐的朝堂上格局也出现了大变革。

  第一个自请离职的就是柴绍。

  放弃了原本长安城与皇宫一半的守卫之职,右牛千卫大将军之职。

  独孤顺德也想辞官。

  只不过,他还要负责护送李渊的灵柩回长安。

  莱州。

  李世民已经来到这里两天了,与高句丽谈判的事情李秀宁也没找他商量。

  一直到柴绍归来。

  柴绍,带着五百千牛卫老军。

  这些人,都是当年跟着李渊起兵的老军,他们在长安城周边,或是洛阳,有田有产,最理论上,大唐最忠诚的老军与家底。

  柴绍到了,李世民一看柴绍与千牛卫的衣着,这才感觉事情不对。

  大丧!

  “秦王殿下,圣人驾崩了。”

  听到这话,李世民感觉一阵天旋地转。

  柴绍已经为李世民准备了孝服。

  这时,李秀宁才过来见李世民。

  “姐姐,是怕我生事端。”

  李秀宁没回答,坐在上首的位置,手边放着一把刀。

  柴绍亲自带人守在门外。

  李秀宁开口:“阿爷与舅舅给过二郎你机会。”

  这话说的李世民没反应过来。

  李秀宁:“还记得那个铜筒吗?”

  记得,怎么可能不记得,席君买这上了战场不要命的小疯子护着宇文士及带来的,然后自己拒绝,便毁了。

  “姐姐!”

  李秀宁深吸一口气:“宇文士及也不知里面是什么,这天下只有三个人知晓,阿爷与舅舅,过了很久,我才知晓的。”

  李世民没说话,看着李秀宁。

  李秀宁说道:“舅舅推算过,我的性命只到武德五年,我也问过司天台博士袁天罡,还有其弟子李淳风。袁博士说,舅舅既天命,他推演的一切都敌不过舅舅逆天改命。”

  听到这话,李世民没怀疑。

  姐姐说,她会死于武德五年,袁天罡证实过,那肯定不会有假。

  李秀宁接着说:“那铜筒之中的内容是,让你领军,杀兄囚父,驱逐舅舅与余杭,或是岭南,登基为帝。之后,会助你开创盛世。”

  李秀宁开始讲细节。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