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罐头,可是好生意

  齐王妃杨氏并非那种平时连门都不出的人,她了解许多事情。

  清楚的知道。

  管理这银山。

  利还是相当可观的。

  除去每年往长安派送的分红,留下的部分,是当下齐王府每个花销的数倍。

  齐王妃心满意足,捧着代表着石见银山管理权的印信木盒离开。

  坐在另一侧。

  晋王妃,也是杨氏。

  杨广的女儿,大隋公主。

  她反应很平静,之前争过,也有过一些想法。

  可很快。

  她发现,她没有可以依靠的家族,也没有太多可用的人。

  心态也就慢慢的静下来了。

  晋王府,所有的支出都是国舅府一直负责的。

  国舅有的,晋王府也一定有。

  论首饰、华服。

  国舅夫人韦玎有的,也会给她一份,若有所差,也只是差在长辈、晚辈,身份规矩上的小差异。

  一件件上上等的绣袍,价值数百贯,也是挂满了衣柜。

  韦玎问:“晋王妃,有件小生意,可为晋王世子,挣些书本钱。”

  晋王妃杨氏转过头。

  要挣吗?

  她在思考。

  眼下,晋王府所有的开支都是由国舅府负责的。

  若是让晋王府自己挣,那么国舅府还会再负责晋王府的支出吗?

  转念再一想。

  未来呢。

  晋王府也是王府,未来就一直靠着国舅府吗?

  自己的孩子也会有长大成人的一天。

  若说人脉。

  也并非完全无人可用。

  当年前隋旧臣,还是有一些念及父皇的恩典。

  还有就是,国舅府的阴夫人,和自己的交情很近,也一直在帮自己。

  没错。

  为了儿女的未来,晋王府不能总在国舅府的照顾下生存。

  晋王妃就问了:“是什么样的生意,依唐律,不得与民争富。”

  韦玎指了指放在角落的一只铁皮桶子。

  这东西,晋王妃自然是认得。

  罐头。

  国舅府创造出来的。

  自从蒸汽机这种神器被制造出来,铁坊产量暴增,工艺提升之后。巨大的数万斤重的铸铁滚子,是人力不可能转动的,却在蒸汽机的强大力量下被推动。

  钢水流入糟中,不等冷却,还是通红的状态下,被多个巨大的铸铁滚子,一遍又一遍的压过,变成薄薄的钢板。

  趁热,再镀上一层锡。

  锡,千年就已经有成熟的工艺。

  铜加上锡,铸鼎就是铜与锡的合金。

  制作成桶,两边还加上耳朵,可以挂提手,底部再加个圈,让桶变的更结实。

  此时余杭已经是冬天。

  来自岭南的冰糖橘子,秋天的时候用山东的梨制作的冰糖梨。

  还有,岭南的绿叶菜制作的罐头。

  因为成本此时还比较高,一部分运往长安,送到宫内以及放在东西两市,大部分是运往草原,草原各部出极高的价格购买。

  韦玎说了:“运到珊瑚老城,高句丽的贵族们会出多少钱呢?不在大唐内贩运,便是遵守唐律。罐头只是一项,可以观察一下,还有什么奢华的物件会让高句丽的贵族不惜代价来换呢?”

  是个好生意。

  韦玎接着说:“扶南虽然对国舅府宣战,可他们真的敢打吗?借助女蛮国,我们用大唐的商品去换他们的米,也扶持他们大量的开荒,多多的种粮。依红云台打听到的价格,一担丝割可以换三千五百担米。”

  “然后,再把米运到倭岛。倭岛一担蚕茧换三担半的米。”

  “蚕茧变成生丝,生丝变成熟丝,熟丝制成丝绸……”

  晋王妃杨氏内心开始计算了。

  江南湖州,最好的桑林,蚕一年是可以养许多次的,有一亩桑林出八百斤蚕茧的高产。江北也有差一些,一年出三百斤,四百斤蚕茧的。

  仅说筑紫岛,眼下的已经有了桑林规模,这就是一笔大生意。

  一担蚕茧出二十斤生丝,好生丝一担可以出八十斤熟丝。

  织成绢、帛、绵等织物。

  这么一算,晋王妃杨氏吓了一跳,这利润高的惊人,比挖银子还快。

  韦玎看出了晋王妃的惊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