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偶遇的敌人

  一块土地,版图之外的,距离中原遥远的,道路难行的。

  那么,这块土地,也就是洱海的价值。

  到底是什么?

  太国舅说有用,莫说是在朝堂上,就是天下也无人敢说没用。

  这不是霸道。

  而是太国舅的选择,代表天道。

  姚思廉说:“疏,只有文治。那么,第一条相信在武功上已经可以压制,而后拉拢、安抚,也会减少对长安不服从的人数。六诏,是敌是友?”

  刘政会:“必是敌,否则就没有这第一条。在打扰、安抚之前,应该加上分化。那么第二条,赏赐、贸易,也就是朝堂助洱海成为大唐直属一郡,甚至是一道之地的助力。不过,不明白的是,贸易的内容是什么呢?”

  四人都摇了摇头。

  那么远,有什么可贸易的。

  岭南有海运,运输成本很低,所以岭南到长安的物资,就是稻米都是非常值得贩运的。更何况,还有高价值的药材、香料。

  依宗圣观的道士们统计。

  岭南以及再往南的各种植被,能吃的、好吃的,那就是吃的。吃不了的,也多用作药材,香料。吃不了,用不了的,许多也变成了染料的原料。

  但是,洱海那边纵然是有,运输的成本也是巨大的。

  依当下长安东西两市的数据,就算他们运过来,也一定会赔钱。

  四人沉默了一会。

  韦挺说道:“太国舅亲自去了。”

  这一句,让另三人都抬头。

  姚思廉说道:“没错,太国舅亲自去了,那贸易这一条就先记下,定有可以贸易的货物。太国舅,在民间的传说中,可是有点石成金的法力的。”

  这倒不是玩笑。

  窦乐确实把许多东西变成有价值的。

  以前,石炭只能制作墨。

  而且是廉价的墨。

  现在石炭改叫煤,仅燃烧这一项,就是巨大的价值。

  更何况,还有煤焦油,有多种用途。

  四人商量之后,认为这次开科举,似乎势在必行,那么就是如何操作,要定下一个详细的流程了。

  太国舅,真的点石成金的法术吗?

  有。

  在从蜀地南下往洱海的路上,随行的工匠就依窦乐的吩咐,一路留意着。

  这一天,木匠队正来报,发现一棵三百年以上的大树,是楠木。

  太高、太粗,而且这一路也很难走,所以只砍了一段比较粗的树枝回来。

  “太国舅,楠木有两种,一为香楠,木微紫带清香,纹理极美。二是水楠、木质较软,府中就有用水楠打造的家具。这种,应该是香楠,或是变种。”

  窦乐接过,是刚砍的。

  闻起来虽然有点刺鼻,却是极好闻。

  颜色偏黄。

  窦乐在穿越前,也没有近距离接触过一等的金丝楠木。

  “这样,阴干一年,或是两年。”

  工匠问:“小人斗胆,之后会如何?”

  窦乐:“阳光下打磨光滑之后,木头里看起来像是有无数的金丝。”

  工匠们明白了:“小的去砍伐几根粗点的树枝,有办法在几个月达到阴干两年的效果,只是这样木质会差,若只为验证,倒是没问题。”

  “小心安全。”

  这种树都是长在深山老林中的。

  现在就是砍了,也当下的队伍运输,也是大负担。

  砍些粗点的树枝带回去,工匠们调制药水来泡,如果真的是金丝楠,能看到金丝就算成功。

  若真的金丝,众人都明白,那这木料的价值就相当的可观。

  窦乐也不敢肯定。

  不过,就记载。

  楠木实际上也有许多种,木匠们认知中的,算是几十种中的两大类。

  金丝,自己听过滇楠。

  既然是叫滇楠,那就是云南这边的。

  其余的,有没有金丝,窦乐也不知道,找找看,若有的话,砍伐几十棵,给自己打造点家具也不是不可以。

  其余的,也可以运到皇宫里去。

  让李建成也出点钱,用来赏赐洱海。

  窦乐来洱海,不是为了木料,也不是为了石头。

  在距离宁州还有两天路程的时候,窦乐病了。

  病的也不是很严重,反正是发烧。

  窦乐严重怀疑,是某种菌子的原因。

  李绩前来:“太国舅,上次袭击九黎的人,还与爨氏勾结,已经在沿路发现兵马,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