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粮、铁、布

  在长安。

  楼院、勾栏内,都没人听曲看戏,下至市井小民,上至达官显贵,眼下,红海、划苏伊士城、美索不达米亚等超热词,出现的频率极高。

  即便是长安城外,种菜的菜农都知道这些词。

  长安皇宫内。

  大唐的重臣齐聚。

  武士彟:“圣人,就远征军从大食王城、萨珊贵族中收集到的数据。东罗马国,即便是在与萨珊人长达二十年战争之中,也依旧没有放弃贵族的奢侈生活。仅珍珠、丝绸、瓷器三项,前年整年采购额,高达一亿枚第纳尔。”

  “第纳尔是东罗马的一种银币,臣派人找到实物,完整的第纳尔,十五枚多五分之一枚,就是咱们一两银子,不过他们的纯度没有咱们的高。依太国舅的意思,二十五枚兑换咱们一两银子。”

  “圣人,如何兑换不是重点。这一亿枚第纳尔,落在咱们手中没有多少,大部分都被大食、萨珊人挣去了。等到咱们手中,十不足一。”

  武士彟开始作计算。

  一亿枚罗马银币,折算下来就按银子的重量来算,就是六百六十万两左右。

  大唐一年的国库收入才有多少?

  眼下,这生意大唐这边的商人实际才得到六十多万两,交给大唐的税,几万两。

  武士彟这么一算,朝堂上炸锅了。

  姚思廉:“圣人,请允许工部扩大冶铁坊,这天下,任何人也不能卡住我大唐的脖子,只要扩大冶铁,大唐才会更强盛的国力,士兵才会有更精良的军械、甲胄。”

  文官。

  大唐的文官狂热起来,比武将还疯。

  铁、皮革、粮食。

  这些基本的物资,就是国力。

  眼下,铁更是所有物资中的最重要的。

  没有铁,就没办法大力发展蒸汽机。

  蒸汽机,是纺织、矿业中的支柱。

  在武士彟说完,工部的几位主事立即上前汇报:“圣人,我大唐国力雄厚,却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就工部所报的数值。

  大唐眼下,每年可以生产约两千一百万匹丝绸,棉布因为受种植范围,以及大量的棉花要用于被褥、棉衣填充等,棉布的产量还没有超过一千五万匹。

  麻布的数量巨大。

  源自岘港以南大量的种植麻,麻业原料的供给,仅岭南以及红河三角州的麻布年产量就超过了两亿匹。

  另一个麻布大户,是巴州。

  李建成翻看着六部报上来的数据。

  “皮子,皮子的产量为何没有上升。”

  皮子。

  民部负责此项的官中上前:“圣人,北方草原大量的牧民转为农户,仅铁勒诸部,去年在辽东增加了十万农户。这就少了十万牧民,羊的产量大降。马匹的养殖有河湟,所以数量有保持,羊也是因为河湟的羊。”

  李建成闭上眼睛,脑海中思考了一下大唐的版图。

  依民部所报,眼下是幽州往北至少三百里,牧民数量减少了十万。农耕户的数量增加十万户。

  考虑到辽东的开发,这是一件好事。

  民部的官吏继续上报:“圣人,牧民减少,草场可以轮换,也可以保持良好的水草,羊是连草根都会吃掉的。臣等已经在组织人力研究种牧草,而不是靠天然的草场。羊的存量会增加。”

  “这两天,猪的养殖数量大增,长安城的普通民户,每旬都会买上些肉回家,猪皮也是皮,皮子的总数并没有下降。”

  李建成放下手中的卷宗。

  眼下,大唐的国库每年入账,粮、布、帛、铁等等,依钱币来统计,已经超过三千五百万贯。

  对比前隋最强盛的时期,大唐的国库入账已经超越了前隋。

  这还没算一项不在大唐民部账册上的收入。

  就是太国舅府及永业军的军资,这笔钱都是太国舅府自己挣的,拿红河三角州而言,太国舅府的各项产业的收入,给购买投资券的人分红,每年就有四百万贯。

  红河三角州,大唐的国库也一样购买了大量的国舅府投资券。

  依王珪计算,太国舅府每年分红之后的盈余,少说也有千万贯。

  永业军二十万,加上辅兵等,他们的家眷每年还会上交数千万担的粮食,永业军的口粮、军械靠的就是这千万贯来维持。

  李建成拿起笔:“诏令,清除小规模的铁坊。每年低于两百万斤的铁坊,不得开炉。”

  两百万斤。

  不是当下了。

  隋末唐初的时候,天下总冶铁量才五千万斤。

  眼下,每年产量低于两百万斤的,都是不允许开炉小坊了。

  武士彟再报:“圣人,当有一个长远的计划。今年是两百万斤,明年还要再扩大,两百万斤铁,并不算大坊。晋阳大铁坊,每年的产量超过一亿斤铁。”

  冶铁的,打铁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