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半统且半治

  罗马人要偷袭萨珊王城。

  崔煜与郑悯首先想到的就是,在战略上,这事对大唐有什么影响。

  杜依艺接着讲道:“无所谓,他们打来打去,对咱们而言无所谓。眼下,咱们最重要的是,增加人口。”

  提到增加人口,崔煜与郑悯都无奈的苦涩一笑。

  大唐人口若增加十倍,怕是太国舅府许多封禁的计划就可以实施。

  这时,杜依艺起身,示意两人跟自己出来。

  三人到了一处无人处,杜依艺低声说道:“关于这片地方,太国舅有些安排。”

  听这语气,崔煜与郑悯两人就知道,这可能就是太国舅府的绝密信息了。

  杜依艺接着说道:“暂不要外传,也不要告诉两位族中的长辈,此事还有许多细节许多考量。”

  崔煜:“当守信。”

  郑悯:“话不处传。”

  两位都是五姓的嫡子,未来的族老,甚至是族长,这承诺是可信的。

  杜依艺:“在朝堂上,曾经太国舅打算让世家交税的时候,世家提出过一个想法,由世家派人在朝廷管账。这事呢,没继续下去,因为打破了太多古礼与传统。”

  两人点点头,他们知道这事。

  杜依艺:“秦王殿下守孝三年,之后便会来到这里,这里也会逐步换防。要管理一地,还是需要有才华的人。就算是当地人学习咱们的书籍,参加科举,没有几十年他们也难登朝堂,穿红袍、甚至是紫袍。”

  是这话。

  这话的潜台词就是,还是需要世家优秀的学子往这边派人的。

  这让崔煜与郑悯注意力加倍的集中。

  他们想听到杜依艺亲口说出来,秦王与世家共治这片土地。

  杜依艺思考片刻,组织了语言后:“太国舅的意思是,半统而半冶,王、贵、民共冶此地,要给寻常人出声的空间与机会,毕竟我们是外来的,想统治这片土地,光靠刀剑会把自己的路走死,只有绝路。”

  崔煜与郑悯相互看看,崔煜说道:“秦王殿下,世家子弟掌国,科举选才共冶之?”

  杜依艺:“不好说,此事没有先例,太国舅也在思考。”

  “明白了。”

  崔煜与郑悯听懂这其中意思。

  就是在寻找一种新的治国之法,说不上好坏,只是针对这片土地为了更好的治理。

  具体的方案,也还需要他们去思考,去验证。

  最重要的信息就是,秦王殿下三年守孝结束,便会来到这里。

  秦王,也是位雄才大略的雄主。

  大唐立国之后,因为太国舅的光芒太强而盖住了他的锋芒。

  到这里,这里与大唐国土相比,还要更大一些。

  依萨珊人与罗马人给出的信息,这里的总人口怕是不比当下的大唐少。

  当真是,未来可期。

  杜依艺、郑悯、崔煜去商量着找罗马人谈判。

  屋内,给独孤十三放几天假,代替他来值守的席君买找了一个空,在窦乐面前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太国舅,萨珊人已经没什么精兵了,罗马人也差不多,他们加起来也打不过咱们,为什么不派末将去攻打萨珊王城?”

  这个问题。

  窦乐听到之后,并没有回答。

  而是反问:“席君买,你知道为什么我一定要让你读书,也让永业军的士兵去识字?”

  席君买是孤儿,年龄再大一些,就算是流民。

  他开始识字也是到了国舅府之后的事情。

  此时,窦乐问他这么复杂的问题,席君买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

  窦乐说道:“你知道世家子弟与寒门子弟,还有流民子弟有多大差别吗?”

  席君买再一次摇头,他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窦乐接着讲:“拿你来说,你能在长安寻一个好营生,至少要比世家子弟晚十年,或者是十五年。因为你需要先养活自己,仅是活下去就很辛苦。想要改变流浪乞讨的生活,过上好日子,需要机会,更需要时间。”

  “莫说是你,就说是韦巨溪,他是寒门,他想改变家中的情况,至少需要十年,或更久,也可能一生都无法改变。”

  “许多农户,要么像父辈一样活这一辈子,要么打碎自己的,重新塑造一个全新的自己,这都需要时间去不断的学习、去充实自己。”

  “世家子弟,从出生开始,就比其他的孩子站的高,他们起步的高度也不是寒门可以想像的。再说成年之后,认知上,差距就更大了。”

  “即便是刊印书籍,让全天下人人都有机会读书,也是一样的。普通人能接触到的,只是一本书,而世家子弟可以接触到书中讲述的真实存在。”

  窦乐讲的很慢,席君买更不懂了。

  窦乐:“认知,你的认知,只停留在一个很低的层次,等你到了程将军那个年龄,你就懂我为什么这样安排。并非是轻视你,而是我讲了,你也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