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大明养猪之策

  【实际上,大明不可能仅仅是亡于养宗室。

  但是大明的宗室制度,确实给明朝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明太祖出身微寒,所以希望子孙能过好日子,于是定下了藩王制度。

  分封诸王来拱卫大明。

  明太祖在位时期,这套制度没出什么岔子,但是他一去世,这套制度就开始崩了。

  明成祖在位时,继续削藩,并且大获成功。

  因为自己的经历,所以为了避免有藩王效仿自己,明成祖提高了藩王制度中对藩王的福利。

  只要藩王们不闹事,朝廷愿意养着他们。

  升级版本

  一、藩王无法干涉地方事务。

  二、不能擅自离开封地,不可以结交地方官员。

  三、藩王之间不得相互会见。

  四、削宗室兵权,提高经济待遇。

  五、藩王婚姻不得带有政治色彩,但是可以自由选妃。

  六、……

  这样一来,藩王就真的被锁死在了封地。

  藩王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

  【因为皇帝不允许朱氏皇族工作,所以不事生产的皇族除了吃喝玩乐,生孩子,能干的事情并不多。

  只有在私生活上纵情享乐,所以这样一来孩子就变多了。

  当初朱元璋分了25位亲王,一位亲王需要禄米一百二十五万石,宝钞超过六十二万贯。

  而后亲王又生子,只有一个人能成为亲王。

  一子承袭,余子降等。】

  明成祖朱棣看着天,皱着眉:“这些很多吗?”

  朱元璋看着那一个个数字,不以为意。

  “我大明地大物博,完全供养的起!”

  朱标掰着手指,开始算,脸色越算越难看。

  “爹,您是不是忘了,他们还会生啊!”

  【《明孝宗实录》记载,庆成王,有子四十四人,仅仅是儿子的数量。

  而后,又一代的庆成王,生一百子。

  由于生的太多,所以相互之间必须要人引荐介绍,到了后来人越来越多,连是不是自己家人都搞不清了。

  到了明朝万历23年,宗室人口达到了十一万人之巨。

  每多生一个儿子,亲王们就多一份收入。

  何乐而不为。

  这是他们发现的致富新方法。

  而后,中央和地方官员们发现了一件可怕的事情,财政税收大多用来供养这些藩王了,真的养不起了。

  这么多年,滚雪球一样的生,朝廷已经不堪重负。

  支付皇族的工资不仅从中央出,地方也需要分担部分。】

  “叮铃哐当!”

  天幕一声巨响。

  王府大门打开。

  伶人们吹拉弹唱,十八般乐器开道。

  八抬大轿,侍卫和仆从若干。

  这就是藩王出行的常态画面。

  【明朝万历皇帝的儿子福王,自小受尽宠爱。

  万历甚至拨了二十多万两银子,为其修筑府邸,超越规制10倍。

  等到了福王27岁,朝臣终于受不了,劝皇帝让福王去就藩。

  于是,福王封藩河南洛阳。

  皇帝一次性赏赐给他四万顷良田,也就是四百万亩庄田!

  如果不够的话,就取山东、湖广的良田凑足。

  为什么是四百万亩?

  这数字其实是福王的母亲,郑贵妃提出来的,但她也不是随便提的,这是有先例的。

  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有个儿子,也就是万历皇帝的弟弟。

  当年分封,得到的庄田就是四万顷良田,也就是四百万亩庄田!!!

  郑贵妃觉得:“你儿子有的,我儿子也得有!”

  而郑贵妃一生深受皇帝喜爱,所以万历皇帝毫不犹豫答应了。

  但是朝臣不干了,最后拉扯,减半,2万顷,也就是二百万亩庄田。

  二百万亩庄田,全都是官田,福王每一年可以从二百万亩庄田里收田租收十万石!!!

  也不知道,这么多粮食一个王府怎么吃的完。

  福王好声色犬马,在封地潇潇洒洒。

  但当时的大明,正在经历一场特大级旱灾,流离失所的百姓,数以千万计。

  根据研究,这场旱灾五百年未见。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