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

/>
  虽说饺子是年夜饭,但依照葡萄村往年的习俗,今日天擦黑时,所有人都要到村中一片空地去,点燃篝火,跳舞驱傩,守岁一整宿,像饺子这样不方便带出去的食物,就得放在中午吃了。

  陈君迁很快烧开了水,为防万一,只下了一小半的饺子。

  两个人并排站在狭窄的厨房里。

  看着大锅里白花花的饺子随着沸腾的水上下浮动,灼灼热气白烟般袅袅升起,沈京墨突然觉得很幸福。

  要说过年的待遇,这里是绝比不上上京的,吃食自然也远不及上京那般美味,可想着陈家父子一大早聚在一起忙活,就为了让她吃到一口家乡的饺子,沈京墨竟觉得,这样的年也不是那么难过了。

  煮了不大一会儿,锅里的清水慢慢变成了白色。

  陈君迁顿觉不对劲,拿起勺子在锅中转了一圈,捞上来一勺黏糊糊的肉汤。

  两人都是一愣,赶忙熄火。

  等翻腾的水花平息下去,二人看着这一锅白花花又粘稠的肉丸汤,表情难以言喻。

  陈君迁率先尝了尝那锅汤:“熟了。尝尝?”

  沈京墨看看他递过来的汤,又看看他,勉为其难地抿了一小口:“……不难吃。”

  但也不好吃。

  她心疼地看向大锅。这些肉馅和白面,家里一年到头都舍不得买,就为了给她包这顿饺子,结果都浪费了。

  陈君迁看着她惋惜的表情,把剩下大半勺肉汤喝下肚去,夸张地咂了咂嘴:“这不挺好喝的吗?滑溜溜的,比往年那清汤寡水的肉汤好喝多了。”

  他一边说一边把肉汤盛出来:“诶还有几个没煮破的,等下给你吃。你看啊,这锅汤呢,就像咱俩,上京的饺子和永宁的肉汤,八竿子打不着的两样东西,偏偏凑成了一锅,这就叫缘分!我觉着挺好。”

  他惯会安慰人,沈京墨无奈地看着他笑。

  见她笑了,陈君迁低下头来碰了碰她的唇,认真道:“剩下的,咱们上锅蒸吧。再煮,喝不了了。”

  剩下那一大半蒸饺的确没破,只不过口感更像包子,形状还丑了些。

  等把饭做好,一家四口难得地围坐在一起吃饭。

  以往沈京墨都是和陈君迁一起在自己的屋中单独吃,今日要坐在一起,她不免有些局促。

  好在陈家父子都是很好说话的人,不像上京的大家族那般规矩颇多,饭桌上有说有笑的,倒也有趣,沈京墨很快便自在了许多,一边吃饭一边默默地笑。

  吃到一半,她和陈川柏还各吃出一个抱在饺子里的铜板。陈川柏不知这是何意,还以为他哥拌馅的时候把钱串子撒了。

  沈京墨偷偷问陈君迁是不是故意把包了铜钱的饺子分给了她和陈川柏,陈君迁却说兴许是他俩年纪小,独得老天爷偏宠。

  沈京墨不信他的鬼话,低头继续吃饭。

  吃过饭,陈君迁和陈川柏抱起碗筷要去洗,陈大却把陈君迁留了下来。

  沈京墨识趣地出去,和陈川柏一起洗碗去了。

  陈君迁疑惑地皱着眉头盯着他爹:“有事儿?”

  陈大看了看他,欲言又止,把门关上后,转过身来将高大的长子上下打量一番,最终目光落在了陈君迁腰部以下大腿以上的位置。

  陈君迁顿感后背一紧,似乎已经猜到了老爹要说什么。

  果不其然,只听陈大轻叹一声,开门见山地问他:“那儿好了没?”

  “爹……大白天的问点儿正经事儿好不好?”

  陈大瞪眼:“这怎么不是正经事儿了?爹不催你俩现在就生,但是沈家三郎就这么一个闺女,你得给他留个后啊!昨天晚上你娘还托梦问我呢!要是原先找的郎中不管用,爹再带你换一家问问,总能治好的。”

  陈君迁纳闷,怎么全永宁县都没人给他送补肾壮阳的玩意儿了,偏就他爹还一门心思认定他不行!

  “我娘要是着急抱孙子,您就让她给我托梦,我明儿就烧俩小纸人陪她老人家玩儿去。”

  陈君迁说完就走。

  气得陈大对着他屁股就是一脚:“你个臭小子……”

  陈君迁不痛不痒地拍了拍灰,头也没回地摆摆手:“再踢今年也抱不上。”

  *

  今夜要守岁,整晚都不能睡。

  下午沈京墨小睡了个把时辰,等到天快黑时,陈君迁进来叫她起身。

  “爹和川柏他们先过去了,你起来吃点儿东西咱们再走。”

  沈京墨从未见过民间的守岁仪式,见天马上就黑了,难免心急,只匆匆吃了几块糕点就催着陈君迁带她去。

  葡萄村的守岁地点在村后靠近饮马河的一处平地上,前面是人家,后面是河流,剩下两侧都是树。

  沈京墨赶到时,空地中间已经堆起了一个一人多高的篝火堆,还有不少年轻人正来来往往给篝火堆里添木柴。

  火堆旁已经围坐了不少人,有的在分享零嘴儿,有的在聊天,气氛比篝火还要火热。

  陈川柏给兄嫂留了位置,见他们来了,跳起来朝他们挥手。

  沈京墨和陈君迁刚坐过去,篝火就燃了起来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