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战云密布

  背着双手的男人,在屋中跺着步子,似乎是在权衡利弊。

  终于,他抬起头来,看向眼前的秋海棠叶,终于下定了某种决心。

  “安排飞机,去庐山。”

  他这样说道。

  1937年7月17日,正午。

  《庐山宣言》终于发表,国府明确表达抗战守土的决心。

  从此“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这段讲话,通过广播,回荡在收音机里面。

  陈少安坐在茶馆里,一边看着报纸,一边品茶,听着旁人的议论声。

  “大总统终于硬气了一次,这算是对日宣战了啊。”

  “他娘的,先把上海的鬼子灭掉,早就看虹口的那群日本鬼子不顺眼了。

  他要是敢打,老子先捐一块大洋。”

  “打个屁,这场仗打不赢的,日本人说三个月灭亡中国,现在华北多地沦陷,鬼子的先头部队都要打过黄河了。”

  “你说说你这人,怎么天天唱反调,打不过就不打了吗?打不过也得打。”

  “工业国对农业国,这场仗哪里会有胜算啊?”

  ······

  那些人争的面红耳赤,陈少安看着报纸上的新闻,却是露出欣慰的笑意。

  出云舰被拦腰炸断的消息,还没有上报,但是《庐山宣言》已经发表。

  无论如何,这是全面抗战的一个开端,哪怕过程坎坷而曲折,可到底是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想到这里,他吆喝一声。

  “老板,再来一盘桂花糕。”

  “好嘞,客官。”

  这边话音落下,邻桌的人却拉着陈少安,加入中日一战,到底谁能赢的论战之中。

  陈少安只能微笑拒绝道:

  “诸位,莫谈国事,莫谈国事。”

  说完,他继续盯着自己手中的报纸。

  《庐山宣言》之后几日,各地势如水火的军阀,纷纷通电,表达一致抗日的决心。

  中央军多支精锐部队,开始陆续开进上海市郊区,其中以87、88师为主。

  这两支部队,都是国府的样板师,也就是后世的“德械师”

  国府对于德械师的建设由来已久,不过耗费数年,投入巨资,真正建成德械师的部队却只有几支。

  分别是36师,以及87、88师,还有中央教导总队,以及税警总团。

  至于其它调整师,则因为经费被挪用,或者贪污等问题,无法装备德国武器,只能配发德国钢盔。

  不过建成的几支德械师,战斗力确实相当强悍。

  只是可惜,淞沪一战,南京保卫战,让他们几乎消耗殆尽。

  国府向上海增兵的同时,日军自然也不会闲着。

  此刻,日本大批舰队,正在沿着中国的海岸线南下。

  上海繁华的街道上,已经可以充斥着火药的味道。

  暮色之下,来来往往的人群,纷纷行色匆匆。

  来到老金的报亭,陈少安照例买了一份晚报。

  在晚报的夹层之间,则是陈少安获取的奖金,还有用密语写出的新任务。

  回到住处,打开写着任务的纸张,陈少安眉头微微皱起。

  “获取日军在上海的弹药仓库秘密储存点。”

  鬼子在虹口的陆战队基地有一个弹药仓库。

  不过根据特务处获取的情报,基地里面的弹药仓库,其实储存的弹药很少,只是一个虚假目标。

  主要的弹药仓库,其实分布在虹口的其它地点。

  但是现在形势紧张,日军对虹口地区封锁的很严重,想要进入其中查探并不容易。

  之前派过去的一些特务,相当一部分都被特高课逮捕,或者杀害。

  沈醉确实没办法了,才想到陈少安。

  虽说他看陈少安横竖不对眼,可架不住陈少安能力太出众,不得不用。

  毕竟陈少安就在岩井公馆任职,而且级别不算很低。

  将地图拿来,陈少安便开始对上面的多个地点进行标注。

  虹口区的面积很大,适合当弹药仓库的建筑不知凡几,逐个排查被发现的风险很大不说,关键是太耗费时间。

  还是先问问南云造子和安倍太郎,这两人或许会知道。

  于是他给两人都发送了加密的电报,看他们如何回复,随后又去一趟曹府。

  青帮的力量非常重要,他们的势力在上海盘根错节,遍布每一个光明或黑暗的角落。

  这事儿找柳云姝,应该可以事半功倍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