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0

msp; 出城来的三千女真骑兵,由一名猛安带领,这样的战力在女真内部已经很强了,毕竟真正的女真人就那么点,而攻打辽国时,常常是以多胜少,几千人打几万人获胜是常态。不过那都得是遇到的对手一触即溃,没有战斗意识,且女真骑兵来去不受阻挠。

  这支骑兵刚出城就迎来数波伤害力极大的箭雨,冲锋势头被一再削减,进而入了宋军阵中又没能及时突围,优势大失。魏无双、姚平仲分别带骑兵与之厮杀,前后夹击,而中间步兵骚扰,这支女真人很快就抵挡不住,转而寻求出口。

  他们必须凿穿宋军的军阵,必须撕裂对方的秩序!

  与此同时,弘州城门再次打开,从中涌出第二轮重甲骑兵,冲在最前方挥舞着铁骨朵的是个年轻的女真将领,名为挞懒,乃完颜银术可的儿子,勇猛无双,十六岁入军伐辽,常为先锋,被完颜阿骨打授予世袭谋克。

  冲杀进宋军中的这支骑兵势头充足,如同凿子一般重重冲散了部分宋军军阵,杀在最前方的完颜挞懒每挥臂都有一名宋兵伤亡,女真人在他的带领下几乎势如破竹般打破了两军局势。

  第48章 张浩:我感觉不对劲!

  完颜挞懒凿穿了宋军军阵,一眼就看到中央矗立着的金红旗帜,怒喝一声,挥舞着铁骨朵就朝旗帜方向杀过去。只要斩杀了这支宋军的统帅,宋人必定会溃散而逃,成为他女真人随意宰杀的猪狗羊羔。

  “好勇猛的先锋!”眼看凶神恶煞的敌人如入无人之境向己方重来,吴俞从赵芫身侧冲出,拔刀拦截那人。

  完颜挞懒大笑,铁骨多如同山岳猛然砸向吴俞面门,“哈哈哈哈,宋狗给我死!”吴俞抬刀抵挡,竟然连人带马一起被震得连退几步。紧接着铁骨朵如同疾风骤雨快速追来,叫人应接不暇,吴俞极少与此等蛮力对阵,一时无法破局,竟抵挡得十分艰难。

  完颜挞懒看到了他的身后保护的统帅是个即使身着铠甲也十分娇小的女子,想必就是大宋的帝姬,不由邪恶冷笑,朝吴俞脸上虚晃一招,直接纵马撞开了吴俞的马匹,向金红旗帜下的宋军统帅而去。

  冲锋过程中,他看到那大宋帝姬缓缓拔出一柄颀长的陌刀,更加疯狂地哈哈哈大笑出声。然而下一秒,他便笑不出了,只见拔出陌刀的大宋帝姬,策马如同离弦之箭眨眼间到了他的面前,陌刀横劈,速度快得惊人。

  完颜挞懒抬起铁骨朵阻挡,是的,他明明阻挡了,但为什么自己的视线飞了起来?

  当大好头颅落地,被马蹄踩碎,他才明白,原来自己身首分离了。

  敌军将领的死亡,极大地鼓舞了己方士兵的士气,反之女真人则慌乱起来,开始寻求撤退。

  士气一散,战斗力便如同纸糊般,一捅就破,赵芫一马当先,冲进女真骑兵当中,挥舞陌刀如同战争死神不断收割生命,宋兵们的战意愈发高昂,原本两人三人才能杀死一个骑兵,现在一人勇猛冲上去,也能带走敌人的性命。

  至此,战局已定,女真人大败!

  计算好时机,赵芫振臂命令全军撤退。宋军于是后队变前队,有序转向后撤。

  果然,弘州城内已经坐不住了,再次派出第三波骑兵。而宋军则且战且退,若骑兵冲锋,便将其拦腰斩断,断其攻势,分开击破。若骑兵后退,宋军则持续往蔚州方向撤回,待敌方再次续满冲锋距离,便重新如法炮制,不断消耗女真骑兵的有生力量。

  眼看着越追,己方人越少,领头的谋克发现不好时,想要退回弘州。但赵芫怎么会放掉到嘴的鸭子,现今蔚州城最精锐的战力天武骑兵终于出击,从两翼包抄,来冲锋截断了女真骑兵的队形,如同在一根黄瓜上分别砍了两刀。横向切割完毕,再对角切割,一心想撤退的女真骑兵根本组织不起来阵型,被天武军如同砍瓜切菜慢慢碾杀。

  接下来要真撤退了,再不走,完颜宗望的大军就要杀到了。

  等完颜宗望带领三万人杀到此地,宋军已经连人影都没了,只留下一群惶惶逃回来的女真残兵,金国的二太子终于意识到,对面的宋国是个真正难缠的对手,西京这块地方,安宁不了……

  果然,宋国的武德帝姬仿佛和他们杠上了,若金国来攻,就固守城池,若金国不来,她就带兵去骚扰,一时间竟在弘州僵持住了。宗望数万人的大军就这么被硬生生拖在了此地。

  不久后燕山府来信,朝廷下令百姓和豪绅迁徙填充燕云地区,亦准许燕云地区招募汉人充实兵力,应了小郭老师的预料。

  年前从燕山府方向送来了一支千余人的军队,用以填补蔚州军队的伤亡耗损。而谭稹,则一股脑钻到燕山府争权夺利去,只留下一支队伍在易州,赵芫听说留下的是韩世忠后,就打起了小九九。

  韩世忠是个人才,留给谭稹太浪费了。

  快到年关,边关亦热闹起来,来往的行商络绎不绝,韩世忠奉命留守易州,其实是监视武德帝姬的动静,说实话,他心里觉得不得劲。

  他是个粗人,不懂治国良策,但官位爬升到了这个程度,多少察觉到朝廷内的矛盾,他感觉得到,大宋王朝如今就仿佛一架生锈的机器,内部的问题比外部更严重。哪怕是一件小事,在朝廷上也能争辩得你死我活,反而做不出实事来。

  而当今的官家,并无军事才能,却一心效仿太宗皇帝行中御之风,若皇帝是如太祖赵匡胤那般的有着丰富实战经验和才能的还好说,若没有相应的才能,却一心专揽指挥,将从中御,便成了国家的祸患。这一点,是历代以来的赵官家们通病,但自上而下,文臣武将无一人敢提出改政。毕竟兵权,是老赵家的死穴!

  太祖赵匡胤在位时,命将出征,只做简要指示,给予了将帅极大的机动行事余地,因为他自己就是带兵打仗出身的,很清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战争的时机转瞬即逝,哪能跟规定好似的一板一眼行军。可惜后头继位的赵光义,他就是个文人啊,没什么军事素养却很有雄心壮志,拙劣地模仿亲哥哥,画虎不成反类犬,给后代留下了将从中御的巨大弊政。

  泼韩五也就是偶尔想一想这些问题,他现在只不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