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

p;投票的结果显而易见,基本一面倒希望赵官家给予梁红玉能打仗的职位,震得在座所有兴仁府官员们目瞪口呆,怎么也想不到,底下的士民们竟然毫不顾及梁红玉妇人的身份。

  不管他们如何诧异,梁红玉以武将身份入官场的事就此下了定论,也给未来断案开了个全新的头。

  如今这批大宋的官员,赵芫在未来某天肯定要全面换血,只是国战未休,暂时留着稳定国家管理层而已。

  当务之急,依然在抗金一事上面。

  突围溃逃的女真骑兵们,在路途中惊喜地遭遇了四太子完颜兀术,不由纷纷喜极而泣,幸好四太子还活着,否则他们这群人都得死啊。

  只不过四太子的情况似乎不太妙,由于两片屁股中箭后没有第一时间治疗,此时整个屁股已经肿成西瓜大小,和他们遭遇时,兀术骑马甚至只能努力翘着半边屁股蛋,但即使如此,也依然时不时遭到马鞍重击,疼得他泪流满面。

  领头的谋克小心翼翼地上前扶四太子下马,帮助完颜兀术趴到地上,翘着臀部,裤子褪下半截。

  谋克们纷纷倒吸凉气,只见四太子红肿肥大的屁股蛋上血渍糊啦,左右两边各一只铁箭箭头深深埋入肉里,在草原上干仗这么多年,他们还从没见过这样式的。

  “四太子,箭矢必须得拔出来,您忍一忍。”谋克一米九的汉子两只手握住完颜兀术屁股上的箭矢,声音颤抖地说道。

  兀术也知道这伤势拖不得,久了感染起来整个屁股都保不住,他咬牙低声怒道:“别废话,快点拔箭!”

  围在几步外护卫的其他女真骑兵只听到他们四太子发出一声惨绝人寰的悲嚎,两根箭矢终于脱离了屁股蛋。

  完颜兀术一边给自己的屁股包扎,一边咬牙,阴险的宋人,阴险的武德帝姬!此仇他日后必报!必报!必报!!

  新上任的官家在兴仁府大败金军的消息在朝廷的刻意宣传下快速传遍了中原大地,各地抗金人士无不振奋,这可是赵官家亲自打的胜仗,说明什么?说明大宋有救了啊!

  过去的官家总在抗战还是议和上花费大量功夫,常常将大好的优势葬送,如今换上能打仗的官家,什么都不必争论了,就是干!

  尤其当新官家的那句‘以驱除鞑虏、复我河山为国策,绝不偏安一隅’和‘但凡有出卖一寸国土者,斩立决。但凡有出卖一名百姓者,斩立决。’传遍天下,各地的百姓们顿时与兴仁府士民一样热泪盈眶,官家终于不再抛弃他们了!

  而这位新官家过去的身份,除了在士人文臣中引起了巨大的波澜和反弹以外,并没有产生多少负面影响。毕竟,底层的百姓如今连正经活着都是美好愿望。

  听闻赵宋还有官家在,病倒的种师道又坚强的爬起来,有本地的文臣来拜访他,旁敲侧击希望种老将军能带兵回去拨乱反正,前官家传位给武德帝姬时,我等全不在场,万一内有其他隐情,咱们放置不管的话,恐怕要害了大宋江山啊。

  种师道知道这群人什么想法,他也觉得康王登基又传位可能内藏隐情,但如今之势,他绝不会带兵站到新官家的对立面去。因为他必须抗金,大宋也必须抗金,一旦揭起新官家登基合法与否的疑云,别说抗金,恐怕大宋就要在内乱中分离崩碎了。

  所以不管谁到他面前游说,种师道一概都反驳回去。他,只能当铁杆的新官家党!

  除了种师道这里,其他几路大军自然也有相似情形,但响应世家文臣号召的寥寥无几。一时间竟将世家逼到了墙角,认吧,不情愿,不认吧,没能力。

  第65章 捣毁勒石三戒

  新帝登基,大败金军,俨然是件振奋人心的好事。但对某些官员来说,就不那么开心了。

  “听说,武德帝姬登基当日,向天下起誓,绝不议和。”应天府的府衙当中,留守张显与下属的同僚们喝茶商议着此事,在场众人神情多少带着严肃。

  推官朱彦闻着茶盏口飘出的热气,心里赞了声不愧是今年春新摘的正宗六安麻埠镇瓜片,“这倒是麻烦了,金人来势汹汹,不说能不能打得过,便是能打,又要打多久呢?”

  “可不是吗,新帝登基就要大肆兴兵好战,非国家之福啊。”张显叹息一声,满脸愁容,当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地沦陷,日后打仗要用钱,还不是从我们南地各州县身上吸血。若能劝官家以和为贵,割地求和,便顶多年年缴纳些岁币给金人罢了,哪里不好呢。”

  “二圣虽北狩,但教主道君皇帝的夫人婕妤还在这里,照着辈分,都是新帝的长辈,不如请诸位太妃们回东京城劝诫新帝,想必在孝道之下,新帝必须顾虑一二。”副留守提出了建议,其余官员闻言纷纷颔首称赞这个办法不错,“到时候,我们再联合江淮诸州一同上书请求议和,想必,官家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吧。”除非官家想当光杆司令。

  在他们看来,武德帝姬尚且年幼,只不过会打仗而已,对官场上的规则不一定懂多少,只要稍加手段,就能拿捏住她。

  这部分官员的小心思小动作暂时还影响不到赵芫,在兴仁府大战中打跑了完颜兀术部后,重启朝廷一事就提上了日程。

  六月初九,官家的仪驾返回首都东京城,百姓人一路相送到城外三十里处才停止。

  留守东京城的张叔夜也没想到,走时是武德帝姬,回来时便是新帝了。带众人在城外迎接官家仪仗时,望着率领文官武将下马的少女,他心境起伏几番,终是叹息俯首拜谒。

  回来后的第一要事,自然是处理朝廷官员空缺的问题,按照常理来说,应当从各州县调人进中枢,但如此一来,很可能将那些立场不明的人也调进了中央来,到时候还会给她添堵。

  于是在张叔夜等人目瞪口呆当中,新官家力排众议,在东京城举办一场临时小考,事急从权,只准许国子监以及周边几个抗击过金军的州府学生前来参加。新任赵官家亲自出题,亲自监考,亲自阅卷,从中挑选年轻士子入朝为官。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