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10

多,原本计划的荒地,也在迅速开发中。

  这次春耕的时候,滢炆岛上,合计种下了一百五十万亩的农田。

  另外还有近两百万亩的耕地,应该能赶在第二季粮食种下之前,开垦出来。

  滢炆岛的发展蒸蒸日上,所有来岛的百姓,无不感叹自己的幸运。

  岛上的人,不论来得早晚,都确如滢炆岛招人时说的那样,只要愿意干,就能有饭吃,有衣穿。

  甚至,不少勤奋的百姓,已经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城中购买,或者在城外的集体村庄修建了,属于自己的家*。

  更何况,这里治安良好,没有战乱,来到这里的人,没有一个想再离开的。

  大家不时感叹,相比起曾经的生活,滢炆岛简直就像神仙之地。

  如今滢炆岛有了三座港口,岛上的工坊也进一步扩大。

  码头上每日都有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出岛,销售到大禹内陆和海外各岛。

  岛外来的客商,更是络绎不绝。

  如今滢炆岛的清宁城,甚至比大禹沿海的许多州府,还要热闹、繁华。

  三月底的时候,郁宁再次接到了翠屏的传信。

  “闫氏出兵帮助巴州朝堂?”

  苏浮生看完信后,与郁宁的反应差不多,都是一脸诧异。

  郁宁点点头,拿出自己手绘的大禹地图。

  她看着地图缓缓道:“去年至今,巴州朝堂已经连失北面的金州、梁州和锦州三地,加上南边的涪州如今也落入岭南道手中,如果没有外部势力干扰,恐怕坚持不到年底,巴州朝堂就要被河东道等势力,彻底吞吃入腹了。”

  苏浮生走了过来,看着郁宁桌上的地图,他也明白了闫氏出兵的意图。

  “河东道如果继续做大,对于紧邻河东和岭南两路的江南道来说,势必形成威胁,所以闫氏才一改作壁上观的态度,主动出兵相助?”

  郁宁点头,脸上又露出一丝讥讽:“闫氏也不是免费出兵,听说幼帝已经许诺只要能收复失地,锦州和岭南道都会划给江南道。”

  见郁宁提起巴州新帝,不带一丝情绪,苏浮生更加笃定公主对巴州朝堂的态度了。

  闫氏的加入,使得大禹内陆的战局,变得更加激烈。

  接下来的两个月,甚至连一向没有动静的剑南道和陇右道,都相继加入战局。

  如此,大禹十二路,几乎全部陷入战乱之中。

  战争起,最受苦的,终究还是百姓。

  滢炆岛因为远离战乱,成为了逃难的百姓,最向往的地方。

  短短两个月时间,滢炆岛的人数,增加到了五十万人。

  其中大半都聚集在清宁城,也有部分被安排到了新城定居。

  正当郁宁等人为安置新来的百姓,忙碌不已时,从兹於传来了一个,让众人震惊不已的消息。

  “你说什么?”

  郁宁看着传信回来的人,一时间有些不敢置信。

  常小启脸上满是焦急,见到郁宁反问,更是加重了声音,带着几分哭腔道:“公主,我们的船真的被兹於扣下了!廖大人、金校尉和船上的弟兄们,如今都被抓进了兹於的大牢里,生死未知!”

  “公主你快派人救救他们吧!”

  常小启说到最后,终于忍不住,眼中的泪水滚落下来,人更是跌倒在了地上。

  郁宁听完,面色变得非常难看。

  “咚!”

  实木的桌案被拍得震了震,旁边的刑悠,第一次见到如此盛怒的公主,一时间都忘了说话。

  最后还是郁宁深呼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情绪,开口道:“小悠,你把他扶起来,给他倒杯水压压惊,然后去把苏大人和张大人、谢大人都叫过来。”

  刑悠听见郁宁重新恢复平静的声音,这才回过神,按照她的吩咐,下去安排。

  不多时,得到消息的苏浮生三人,都赶了过来。

  郁宁等三人入座后,才让常小启将事情,再从头细细讲了一遍。

  这段时间,滢炆岛人口激增,为防岛上粮食不足,郁宁特意派廖蓉蓉亲自去海外购买粮食。

  因为这几年,滢炆岛与海外诸岛,已经建立了成熟的商贸渠道,加上附近海盗已经被清除,随船同行的只有金远带领的一千士兵。

  进入兹於之前,一切都正常,粮食也基本都采购到位,只等兹於的那批粮食上船,就可以回航了。

  可是,谁知道,他们的船,刚刚停上兹於码头,码头就被兹於人带兵戒严。

  船上的人,都被赶了下来。

  廖蓉蓉等人,因为不想和兹於交恶,一开始也很配合。

  但是过去几天时间,码头上其余商人的船,都逐渐解封,唯独滢炆岛的十几艘船,仍被借口扣押。

  廖蓉蓉去找兹於官员询问情况,却被抓了起来。

  之后,其余人也被兹於官府的人,以携带违禁品的原因,全部扣留。

  常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