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偶遇伏兵
苏金国议事厅内,达兰台正与巴雅城守城将军朝洛门相谈。
达兰台直截了当开门见山道:“今日本相已借诈降一事将温以恒与胤军成功拖住,大胤朝的受降使回复了书信,约我们于明日未时正在城外五里亭见面,签订降约。”
朝洛门似乎有所领悟,询问道:“相国的意思是,想让末将于明日未时将那受降使擒住?”
达兰台并没有将司马为邺看在眼里,轻蔑道:“胤军的受降使是个文官,不会武术,不足为惧…今日请将军您过来相商,是要派朝你今夜酉时末潜入胤军军营偷袭一事。”
朝洛门不解其意,直直问道:“相国明日不是还要和那受降使演一出签订降约吗?如果今夜贸然行动,是否会过早暴露我方的心思、令敌军起疑?”
朝洛门是一根筋的性子,为人直来直去,所以对其中弯弯绕绕并不知悉。
作为一军主帅而言,这样的性格很容易遭人算计。但也正是这一份直爽,为朝洛门赢得了阿日斯兰的看重。
达兰台知道朝洛门的直性子,不由得微微蹙眉,一边暗暗嫌弃朝洛门愚钝,一边解释道:
“本相都说了对胤军只是诈降,为的就是将温以恒及胤军拖住,方便我们暗中对他们动手。至于明日,本相当然不会按时赴约签订什么降约。”
朝洛门恍然大悟,这才明白的点点头,与达兰台商讨好了奇袭的时间与埋伏的地点,这才退下。
达兰台望着朝洛门离开的背影,眼里的嫌弃意味更加浓厚,忍不住吐槽道:“如果不是由于如今人手不足,本相也不至于将如此重要的事情交于朝洛门这种愚夫去办。”
月升日落,时间来到酉时末。
巴雅城内,朝洛门谨遵指令,回军营里点兵领军。巴雅城外,从郭启峰的西路军营地里接回苏九冬的苏风澜,也领着一千士兵慢慢走在回返温以恒驻军营地的途中。
经历了生死一线后,重新再见的苏风澜与苏九冬父女二人,自然少不了一番激动的拥抱与交流。
回程路上无聊,苏风澜便向苏九冬问起了她失踪期间的事情。
苏风澜与苏九冬二人在阿勒泰山脚下的一片小林区停下休息,苏九冬才有时间向苏风澜详细讲述了其中的来龙去脉。
苏风澜得知苏九冬曾领军营救郭启峰一事,不由得后怕非常。
“记得当时,郭启峰进攻巴雅城那天,我和温子初就在巴雅城四十里外呢!我们隔那么远都能听到炮火声,可见当时的前线有多危险!”
苏风澜又是疼惜又是责怪的拿手戳苏九冬的小脸:“那么危险的地方,你说去就去!也不怕没能救回郭启峰,最后还把自己的命也给搭进去?”
说完,苏风澜又忙不迭的补充道:“呸呸呸!我苏风澜的女儿福大命大得很,将来就是长生不老的命,才不会轻易把自己搭进去!”
苏九冬粲然一笑,大喇喇的把头抵在苏风澜宽厚的左肩轻轻靠着,略带撒娇道:“当时我也是想着尽快将郭将军救出来,别的就没想那么多了。”
“毕竟当时阿爹您和阿恒都不好有所动作,一切皆看郭将军要如何应对阿日斯兰,如果郭将军不幸罹难,往后苦的还是剩下的军队和阿爹你们,唇亡齿寒,被困的郭将军必须得救。”
苏风澜欣慰的将苏九冬轻揽在怀里,只觉得胸中父爱满溢:“你阿爹我南征北战无数,一辈子有大半时间都在跑,能与若瑶喜结连理,最后得了你这宝贝女儿,确是一生幸事了…”
苏九冬见苏风澜思绪飘远神飞天外,从眼神的融融暖意里判断,苏风澜许是想起了她的生母于若瑶,便静静待在苏风澜怀里,不敢起身,怕打断了苏风澜对于若瑶的回忆。
父女二人之间温馨和谐,却总有不识趣味的人过来打断。
郭启峰的信使前来找苏风澜,眼神在苏风澜与苏九冬之间扫过,最后还是面有难色的开口:“苏将军,小人想暂时离开此地,去后方的林子里方便一阵…”
苏九冬面色微微一红,不由得低头噤声。
原来看那信使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苏九冬还以为他是有重要事情要与苏风澜详谈,没想到却是来上报“方便”行程的。
人有三急,“方便”一事确实也是重要之事。
如今苏风澜是想低调秘密将苏九冬接回驻营地,不想惊动敌人,更不想引起敌军的注意,所以下令任何人不可擅自行动。
信使想自己去后面解决三急问题,但又碍于苏风澜的军令不敢随意走动,所以前来向苏风澜请示。
鉴于如今的情况,苏风澜也不能不答应:“你带几个卫兵和你一起去,有个照应。快去快回罢!”
信使在三名卫兵的守护下,如赫大赦一般冲进后方的小林子里。
苏风澜顿时没了刚才温馨的情绪氛围,不由得想赶紧回到驻营地,于是便让苏九冬也尽快上马,所有人只等候信使方便回来,便立刻启程赶路,争取在戌时末之前回到驻营地。
距离信使与卫兵离开不超过一刻钟,后方的小林子里隐隐约约传来莫名响动,而后便有马蹄踢踏声,渐行渐远。
随着距离拉近,苏九冬听到后方小林子传来了“救命”呼声,信使也鼻青脸肿、踉踉跄跄的从小林子里钻出来。
“怎么回事?!”苏风澜立即打马上前,干脆利落的翻身下马拉起跌倒在地的信使。
信使吓得说话上气不接下气,断断续续说道:“后,后面…有敌人呀!刚才有几名敌人从后方林子路过,抬手拉弓就把那三名卫兵给射杀了。还好小人跑得快,差点没命丧敌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