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计划的问题
多的人进入广州,很容易引起满清的注意。更重要的是,这样大的行动的成功,都必须建立在满清毫无察觉的基础之上。可是这么多人参与的事情,你们又有什么办法能保证不会泄密,满清一定会毫无察觉呢?”
这个计划是杨衢云先生一力推荐的,见到这个计划被陈光怀疑,杨先生自然要站出来辩解一番,于是他说:
“陈前辈,我们参加这次起义的人都是非常可靠的,没有人会向满清告密的。”
但是这个说法立刻就被陈光反驳了。
“很多时候,失密事件的发生并不是源于有人告密,而是在于组织者自己的行动不够谨慎,无意中泄露了出去。杨先生在香港组织辅仁文社,公然宣传要用革命手段推翻满清也不是一年两年了。满清在香港也不是没有密探,要是连杨先生都没被他们严密注视,那他们也笨得过了头一点了。而组织这样规模的行动很容易就会被清廷的密探注意到。而且,杨先生打算直接用香港三点会的人。在香港,三点会之类的反清组织的活动很多时候都是公开的,这些人也肯定会被清廷的密探关注。这些人的大规模活动可定会让清政府提高警惕的。加上大家都没有接受过保密方面的训练,泄密的可能绝对不小。而且我听说,在购买军火的时候,你们还尝试过其他的门路,这样一来,知道你们在大量购买军火的人肯定不少。这么多的情报,都是满清能够得到的。除非两广总督谭钟麟是个傻子,否则怎么会毫无防备?”
“那当年天王他们反清,一样涉及到很多的人,怎么就能保住秘呢?”杨先生显然对此并不服气。
“南王在传教的时候可是半个字都没提过要造反的,直到教会渐渐组织起来了,在这个过程中被证实了可靠的人才知道我们要造反的秘密。民间类似的宗教本来就多,我们又有意的躲在穷乡僻壤,失密的可能自然就小。而且即使满清知道了,他们发兵过来,一路上也要很长时间,我们也能得到情报,或是立刻转移,或是干脆集中力量和他们开战。可是你们的计划呢?满清鞑子要是有所准备,只要埋伏好人马,等着打你们的伏击就够了。”
“那么先生,这个计划还有什么补救的办法吗?”孙先生问道。
“有还是有的,只是不一定有非常好的效果。”陈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