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朝堂风云

  那天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认真听关于朝堂上的事。

  南上国皇帝他老人家现年不过五十,应该也勉强算得上盛年,正是鼎力治国的好时候。

  可悲的是,近几年来也不知是朝政太繁重,还是忧心不断骚扰西北边境的强敌北燕国,或者是太过专情那后宫各色美人,渐渐地掏空了自己的身子。

  总之就是精神一日不如一日,大有英年早逝的苗头。

  这下南上国的大臣们着急了,皇上虚弱成这个样子,这太子之位还悬空未决。

  万一老皇帝突然走了,岂不是会引起国之动荡。要知道,皇帝后宫有九个儿子,虽然不幸夭折了两个,还有七个之多,最小的那个南昭也已九岁。

  南上国历代的传承,是立贤不立长,他们人人都有做太子的机会。

  于是立太子之事就成了现在的重中之中,也是最伤神的事。

  大皇子南钰是皇后正宫所出,身份尊贵无比,本应是太子的最佳人选,但无奈的是他偏偏体弱,一年之中总有大半年时间泡在药罐里。

  对他来说能好好活着,就已经是件不容易的事,对太子之位就更加的力不从心。

  其他几个皇子,不是胸无大志就是有自知之明,身后无有靠山可以支撑,冒然出头争太子之位,只能做了别人的活靶子,也许到后来太子之位挣不到,倒会落得一个不能好死的悲惨下场。

  于是,七人之中只剩三个可以当得太子的人选。

  一个是三皇子端王南荀,其母杨贵妃乃是杨国公长妹。第二个便是四皇子南漓,他的母妃就是当朝最得盛宠的言贵妃。言贵妇出身正是太傅府,太傅言炆之女。

  还有一个,勉强还能算的上的,就是九皇子南昭了,南昭从小聪颖过人,生性仁和,很是讨的皇上的喜欢。

  可是不知道怎么,自这两年来九皇子原本很是壮实的身子,突然就变得不好了,虽然也不至于到手无缚鸡之力,但面色上看上去比之前大有不同,总好似带有一副病容。

  为此作为四妃之一的安妃,没少去自己的娘家安宁候府,在自己的爹爹安定山跟前哭诉惆怅。

  安侯爷又何尝不心疼,宫里太医都治不了的病,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有遍寻江湖名医,看看能否查出自己这外孙子到底是得了什么怪症。

  皇帝精神近日越发的不好,已经有十几日不上朝,作为朝廷重臣,纷纷上书望册立太子,声称此事如今已经是刻不容缓。

  前日,一直在休养中的皇上突然挣扎着病体,再次临朝,首要的大事便是要众臣推荐太子人选。

  而近二年已经升至上大夫的慕容邨,第一个站出来上表推荐二皇子端王南荀为太子。

  随后观文殿大学士王昀站出来声称四皇子南漓才是太子的最佳人选。

  朝堂之上,立时就分作了几派,乱做一团。

  听到这里,我不仅拧眉:“杨哥哥,那我阿爹和你的阿爹是不是都赞成端王做太子啊?”

  杨文秀默默点头。

  汐安正听的津津有味,见我插话,不悦道:“你先别问那么多,让杨哥哥先讲完。”

  杨文秀轻叹一声又道:“当时大殿之上分作了三派,一是推崇端王,另一派是宣王,还有一派是中立。”

  他说当朝众大臣议论纷纷,为了各自的阵营吵闹不休。

  可是那皇上,却只是淡然的看着,却一句话也没有说。

  “圣上一定也是为难,不知道立那一个好了!”汐安抢先说道。

  杨文秀并没有回答,而是又说道:“吵闹了多时,皇上突然问起了太傅言炆,还有你的阿爹宰相大人,还有我的阿爹,问他们意见如何。”

  我自是一愣,似乎感觉到有什么不对。

  “那我阿爹怎么说?”我急声道。

  “自然是要推崇端王了,还能怎么说!真够笨的!”汐安在旁边抢声道。

  我现在顾不的理会他,而是仅仅的盯住杨文秀,期待他的答案。

  “你觉得事情有些不对了?”杨文秀有些诧异的看着我。

  我点点头,却着急要答案:“你快说,我阿爹是如何说的!”

  “你阿爹说,一切都是圣上说了算,他当然听圣上的裁断!”

  听到这里不知怎的,我长舒了一口气。

  杨文秀看着我如此,眼里透出一抹复杂的意味。

  “小汐颜,你真是聪明!”

  “她哪里聪明了?明明她刚才什么都没做……”弟弟汐安不解说道。

  “杨哥哥,那后来呢?”我还惦记着之后的事,忙又问道。

  “后来,圣上看我阿爹三人都表示只听圣上的决断,也就没有再说什么,然后就退朝了,可是昨天圣上突然下旨,斥责了上大夫慕容邨和观文殿大学士王昀大人等十几位官员,说他们结党营私,扰乱朝纲。王昀等人纷纷被降职,接下来,圣上又拿出一道奏书,是有人奏对上大夫慕容邨为官不正,欺上瞒下的事,可惜慕容大人当场数罪并罚被免去了所有职务,赶出帝都。一下从上大夫,变成了一白衣庶民。”

  “怎么会这样?”我惊骇出声。

  杨文秀摇头叹道:“慕容大人,一生经营已尽付流水!”

&ems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