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

; 当太阳升起时,城外有大军进来,谢嵘听到了更多的声音,趴在墙头的传令兵也在源源不断的送消息过来。

  公主府门口围着的人已经被新进城的士兵全都斩杀了,这些人也没停留,继续向前推进。

  谢嵘微微叹息,太子应该失败了。

  其实就底蕴来讲,太子无论如何都比不过丰庆帝,他有的都是丰庆帝给的,便是后来太子自己出手抓取,也才有多少?

  太子的赢面在于出其不意,但是他认为的出其不意偏偏又是丰庆帝故意纵容的,这样一来太子的赢面才多少?

  谢嵘不靠近太子除了这样的想法外,还有一个原因,太子就算赢了,也不会对她下死手,毕竟谢嵘并未阻碍太子的计策,只是自保。

  赢了的太子还是要脸的,到时候谢嵘给他做脸就行。

  但是太子没赢之前,谢嵘就绝对不会站太子。

  现在谢嵘担心的是江皇后,不知道她是否躲过一劫。

  江皇后的运气一向不错,太子刚开始逼宫,苗贵就感觉到了,迅速联系大宫人,两人把其他宫人遣散,带着江皇后来到了坤宁宫大殿。

  苗贵拿出了谢嵘给的信物,拉下软梯,江皇后二话不说,攀着梯子就往上爬,大宫人和苗贵跟着上去。

  三人上了大梁,苗贵把软梯收回来,于是三人就蜷缩不动了。

  大宫人居然还掏了一个小篮子出来,里面是一口一个的干粮饼子,大宫人低声道,“闭着嘴吃,别掉碎屑下去。”

  这时候谁吃得下啊?

  不,江皇后吃得下!

  她鼓着腮帮子,吃的像松鼠。

  也有人闯进了江皇后的坤宁宫,但是没找到她,宫人们谁也不知道江皇后去了哪里。

  这点上,谢嵘猜对了,丰庆帝为了钓太子这条大鱼,根本就没给江皇后这里布防,江皇后也是鱼饵之一。

  来将道,“搜!”

  搜吧,只是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堂堂皇后爬上了大殿里的大梁。

  皇后不应该是一身翟衣,端坐皇后宝座,要么宁死不降,要么低头归附么?

  江皇后和两个侍从在大梁上窝了一个夜晚和一整个白天,直到太子被关,东宫被封,他们都还未下来。

  然后好多人一声声呼唤,“皇后娘娘,您在哪儿啊?”

  苗贵道,“娘娘,下去吗?”

  江皇后坚定道,“不,宝珠不来,我们就不下!”

  她谁都不信,只信谢嵘。

  最后还是丰庆帝的贴身大内侍来了,四处呼喊着皇帝的旨意,江皇后才从大梁上下来。

  这位公公目瞪口呆地看着大梁上放下了一道软梯,然后从上面鱼贯爬下来三个人,其中一个是皇后娘娘。

  江皇后的政治素养只体现在她的第一句话上,“陛下如何了?”

  “回娘娘的话,陛下无事。”

  第二句就是,“那就好,吓死我了!宝珠怎么样?”

  “福宁公主也安好。”

  那江皇后就彻底放心了。

  只是一时半刻的外头的人不能进宫,谢嵘也是如此。

  外头已经戒严,各处都在抓人,公主府内食物充足,不用怕饿着,谢嵘把那个沈公公交了出去,其余的隐藏在下人中的探子全都被她杀了,也没几个。

  谢嵘第二日就接到了让她进宫的圣旨,然后她就打扮了一番去了。

  她见到了丰庆帝,不同于之前的装病,丰庆帝现在看起来也不怎么样,他老态尽显,神情疲惫。

  再如何也是父子相残,丰庆帝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被儿子背叛的愤怒和哀伤。

  然后谢嵘才知道太子死了,他眼见事情败露,于是自刎在丰庆帝面前,是丰庆帝压下了这个消息。

  谢嵘能如何?只能安慰丰庆帝,是太子糊涂。

  丰庆帝老泪纵横。

  谢嵘看着丰庆帝的模样,忍不住嘴快,“父皇,您不要立太子了!”

  丰庆帝看向女儿,“莫要胡说。”

  继承人不能不立,否则朝/堂不安。

  谢嵘道,“女儿的意思是您不要公开,你想要谁将来继位,不要告诉任何人,只写下圣旨放好,就放在上朝时人人能见的大梁上,谁是太子,到时候就知道。”

  辫子朝廷的秘密立储,对稳固皇权来讲,确实是一个大发明。

  丰庆帝眨眨眼,若有所思,最后让谢嵘去看江皇后。

  皇后拉着她絮叨了半天,还不忘向女儿炫耀她爬梯的速度,那可真是,蹭蹭蹭就上去了。

  回到公主府,谢嵘吩咐下去,“大家都安分些,不要给我惹事。”

  事情没完呢,现在才开始。

  附庸太子的人得清算,参与的人得抓捕诛杀,太子的死讯得慢慢放出来,还有很多事呢。

  果然,京城好几家被抄家锁拿,宁安的夫家也被下了大狱

上一页下一页